曾經得到一位我非常敬重的報業前輩這樣提點:新聞要注意準確性,若有懷疑,不妨對照西方通訊社和大報的消息,因為它們有嚴格的專業守則,而且非常重視自己的聲譽,消息的準確性較高,不會輕易出錯。
大意如此。
根據過去的經驗,這論斷也是成立的。相對於香港的中文傳媒,西方的大型傳媒不論是電子傳媒還是印刷傳媒,都有嚴謹得多的專業操守、深邃得多的識見,和廣闊得多的眼界。
但最近觀覽西藏件的報道,真令我開了眼界,使我對西方傳媒的評價大打了折扣。
對事件的錯誤、失實報道一再出現,廣及歐美的主要傳媒,如BBC、CNN、《華盛頓郵報》等,還有德國的多家媒體。其犖犖大者集中在照片的處理上。
有把尼泊爾的街頭鎮壓栽贓為中國軍警所為,有把中國軍警救護藏人傷者硬說是拘捕藏人,有故意把照片中的打砸暴徒剪裁掉以突顯中國軍警的「鎮壓」,等等。
在突發性新聞上,照片有強大的說服力,有道「一照片勝一千言」。
但若有人故意拿照片弄虛作假、散播流言,其惡劣程度往往勝千倍。
這些照片是從哪裡來的?
有以下可能:一、來自有關傳媒的前線記者;二、來自通訊社;三、來自非專業人員,其中有兩種,一是遊客,二是有意製造假像的團體或個人。
照片若是出自有關傳媒前線攝影記者之手,他們身處現場,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照片說明不該張冠李戴,更不會時空錯位、身在加德滿都而自以為到了拉薩。照片說明的錯誤若是出自記者之手,飯碗一定保不了。如果事件真是突發的,有關傳媒也未必有記者剛巧到了現場。這個可能性不高。
照片若是來自通訊社,說明也是出自通訊社的可能性較低,因為如此一來,出錯的就不會是一家傳媒。而且通訊社的編輯不大會犯這樣低劣的錯誤。但照片來自通訊社、說明則不是原來說明的可能性很高,傳媒編輯是經常會為照片另撰說明的。
部分照片很可能來自非專業人員,這樣,照片說明的「可塑性」就很大,照片提供者若是遊客,不會寫出完整的說明,說明會出自編輯之手;照片提供者若另有目的,即使不寫出完整說明,也會故意誤導編輯進入誤區。
根據以上分析,「錯誤」可能是這樣出現的:一個可能是編輯從記者或通訊社得到照片之後,自行撰寫出與事實不符的說明,甚至不惜剪裁照片,以自圓其說。另一個可能照片由非專業者提供,而且很可能有意誤導,而編輯未加嚴格分析、辨別即信以為真。
這兩個可能性都存在,但更關鍵的問題是:為什麼編輯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我認為唯一的解釋是偏見,是偏見一葉障目,使他們迷失了理智。
偏見源自無知,對西藏歷史的無知,不要說自漢唐以來與吐番的關係,就是一百年前英國對西藏的侵略,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農奴制度,大概也是茫然無知。
《纽約時報》上曾有文章質疑,支持達頼喇嘛的人難道不知道他們支持的不僅是一個宗教領袖、而且是一個「國家元首」嗎?一邊主張民主,一邊又支持這樣不民主的領袖不是很矛盾嗎?
這是最近西藏事件發生之前的文章。
偏見也源自對西藏一個虛幻的情意結,可以稱為香格里拉情意結。
西藏是令人嚮往的,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淨土──大自然的淨土、心靈上的淨土。那裡絕少「文明」社會的污染,山山水水,人畜草木,都純淨得天堂一樣。縱觀人世間,這裡彷佛是最後一片可以逃避現世紛擾的土地了,何況又那麼充滿異地風情、神秘色彩。
對在工業文明、或有人理解為後工業文明社會中掙扎的西方人來說,這淨土尤其是可貴,當這樣一些人受到某些佛教、即使是瑜珈言行的吸引時,西藏就更加神聖化起來。
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小說《失落的地平線》,相信對這種情意結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這使很多西方人以為,小說中神秘而完美得像天堂一樣(那裡的人青春不老)的桃源仙境──香格里拉,就在西藏,或者就是西藏。
於是,對西藏的任何觸動,都可以被視為對他們心目中世外桃源的破壞。這樣的情意結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西藏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爆發出來。
於是,各大西方傳媒的編輯們都不約而同的弄虛作假、歪曲事實、栽贜嫁禍起來了,而且做得「理直氣壯」。
至於那些政客,更不是無知而已,根本是項莊舞劍。
我寧肯相信這樣的偏見不是真的,寧肯相信這些大傳媒的編輯是真正有專業操守的新聞工作者,因為我們的很多資訊是由他們提供的。他們的誠信讓我失去信心,我比他們更悲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