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萬事不完美,但求半稱心

朋友在群組中抄上杭州靈隱寺的一副對聯:
人生哪能多如意
萬事只求半稱心
那天習字,便寫了「半稱心」三字送給這位朋友。

過年的時候,親友見面常會互祝「萬事如意,從心所欲」。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好意頭」的吉利語,當不得真。在現實中,哪能事事順心,心想事成?

《論語.為政》中,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可是接着說「不踰矩」。所謂「從心所欲」其實要受規矩約制,不是無限制的「從心所欲」。儒家講求修心養性,對個人道德操守的「矩」分外嚴格。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因而有人以「忘掉八九,常懷一二」為格言,就是記着十之一二的順心事好了,而把其餘的不如意事情都忘掉。如此說來,能夠「半稱心」就很不錯了。

其實,事情如意還是不如意,常常沒有明確的準則,端視你怎麼對待。有一次隨一位知名攝影師去旅行,他一再告誡大家,不要對天氣有太高的期待,陰晴雨霧,都必有可拍攝之處,要善於利用眼前的各種條件構思作品。譬如下雨了,山間飄渺的嵐煙,花葉上閃亮的水珠,地面水窪的倒影,水面聚散的漣漪,夜晚車窗上七彩變幻的水滴等等,都可以拍出佳作來。如果你老是抱怨天公不作美,眼前這些就都在鏡頭之前稍稍溜走了。

黃山的雲海是天下美景,有人為之一再登臨黃山,可是總遇不上;拍下來的黃山景色,一同當地攝影師比較,就自覺不如。他後來悟出一條道理來,就是當地人與黃山日夕相對,不但機遇多,而且了解黃山,自然較易拍得好照片。他進而想到,何不利用自己的優勢拍自己的香港?他於是組織志同道合者,起早摸黑、登山涉水去拍攝一般人難以見到的香港美景。成果果然讓人眼前一亮,想不到香港美如斯。

很多東西,過分刻意求工、求成,反為就失真了。

譬如擴音機之於音樂。不論中或西,是中國戲曲還是西洋歌劇,出色的演唱家不只是要唱得美、唱得準,還要能把自然的人聲傳送到場裡最遠的觀眾耳中。擴音機把這彻底改變了,有歌劇明星把擴音機稱為「優美歌聲的死亡之吻」。隨着科技飛速發展和商業利益的驅動,人們日益「追求完美」,失真擴展到所有本來以自然為大美的領域,甚至有父母在嬰兒未出生之前,就着手設計腹中塊肉。對自然之美,良玉不雕之美,則陌生了。

世間事物的生成都有其原因,是一定條件下的產物,是因緣之故。對於緣生緣滅,變化無常,與其喜與懼,不如常思隨機應對,哪怕是好事,也要思考。有人說畫畫寫字下筆時都要「胸有成竹」,事實上這很難,特別是畫水墨淋漓的中國畫,或者寫毛筆書法,一筆下去,水墨之暈化有很大的自然隨意性。一位書家因而主張「畫如弈棋」,即每一筆都要因應變化,思考下一筆如何承上啟下。無論上一筆如意不如意,都務求下一筆能稱心。下一筆稱心了,不如意的上一筆,可能就如意了,甚至化腐朽為神奇。這也是因緣。

2 則留言:

  1. 「半稱心」與「難得糊塗」是同一道理嗎?上述意義應有些差異,惟對於過份「追求完美」的我來說,兩者都是一種對人對事的開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以為,都是「度」的問題,不要過了度。「過」字有不少構詞,過分、過當、過錯、過頭等,還了矯枉過正。本來是好的事情,過了頭,都會走到反面。道德也不是越多越好的。完美,意味着美到了盡頭,致極了,接着就不完美,如月亮圓了就虧,日盡了就夜。所以完美主義不一定是好事,有點遺憾不一定是壞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