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你張口說的都是方言

常聽說歐洲人的語言能力很強,普遍能掌握幾種語言。當中其實有個秘密:怎麼算是一種語言?

歐洲各國的語言基本上屬於世界最大的語系印歐語系,其中英語、德語、荷蘭語和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各主要語言都屬印歐語系中的日耳曼語族。法語雖屬拉丁語族,但與英語、德語有很高相似度,是大家都知道的。彼此最相似的,可能是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三個國家的總人口只有二千萬多一點,與香港加深圳差不多。

瑞典、挪威接壤,語言更相近,與丹麥相隔了一個小小的海峽,差別大一點。據說相互看對方的文字,可了解七八成;談話溝通就較難。接觸多了,就不難掌握彼此的語言。

三個語言之間是怎麼的關係? 語言?外語? 方言? 為免爭拗,有人稱之為「相鄰語言」(Neighbour languages)。一旦自立為國,人們會不甘於讓自己的語言視為對方的方言,認為有損國家、民族尊嚴,而要自認為一門獨立的語言。

馬來西亞的馬來語(Bahasa Melayu)與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也是這樣的關係。根據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共同的默契,大家的語言都是以通行於馬來西亞柔佛州及印尼廖內—林加群島的廖內馬來語作為標準語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

基本上,使用馬來語和印尼語的人可以彼此溝通,只是在書寫系統的拼音和語彙上有些差異,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造成差別的原因之一,是馬來西亞曾經受英國統治,馬來文拼寫系統由英國人開發。印尼則曾受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汲取了不少詞彙。

印尼戰後獨立以後,使用某種形式的馬來語作為官方語言,但稱之為 Bahasa Indonesia (印尼語)。文萊和新加坡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簡單稱為 Malay (馬來語)或者是 Bahasa Melayu。Bahasa 是語言之意,南島語慣於把定語如 Melayu、 Indonesia 放在名詞之後。 粵人說雞公、雞乸、鬼佬、鬼婆疑是早年與南島語系語言融合的痕跡。

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馬來文拼寫系統為標準的精確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印尼語與馬來語書面文字接近了不少。

可見,印尼語與馬來語各自成為一種語言,其實是基於政治原因,而不是語言學考慮。

菲律賓的國語是他加祿語,也屬南島語系,與馬來語、印尼語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它當然也自稱是一種語言,是菲律賓語。

語言學家因此說:有軍隊做後盾的方言就是語言。

自認為民族構成單純的島國日本,也有由地理阻隔而形成的方言問題。直到上個世紀初,不少東京居民還聽不懂大阪居民說的話,大阪人又聽不懂北海道人說的話,諸如此類。隨着留聲機、電台、電視普及,出現了標準口音日語,方言隔閡才逐步打破。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京的口音的方言成為日本的「普通話」。

一個地方的語言以地方中心城市的口音為標準,是自然而然的事,如倫敦之於英語,巴黎之於法語等。東京日語、倫敦英語、巴黎法語其實不過是方言,但分別代表日語、英語、法語。所以說,語言不過是個抽象的概念,人們張口說的其實都是方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