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阿爾泰語系源頭的新發現

歐亞大陸與遼河流域
據國際期刊《自然》(Natrue)十一月十日刊登研究報告,包括日語、韓語、突厥語、蒙古語在內等泛歐亞語系都在九千餘年前起源於中國東北遼河流域。那裡當時是種植小米為主的農業聚居地,當地農民自此輾轉向東、向西遷徙,把農耕技術,也把語言傳播到歐亞大陸一個東西長約八千公里的地域去。語言九千年來不斷演變。如今,這裡上百種互相溝通困難而看似獨立的語言,都可歸納到阿爾泰語系這個大語系中去。

注意:其中不包括差不多同時生成的漢語,它屬於漢藏語系。

阿爾泰語系(Altaic)又稱泛歐亞語系(Transeurasian),如今分布在東到朝鮮半島、日本群島,北至西伯利亞平原,西至西亞黑海、裡海一帶。這廣袤地域上眾多的語語言從哪裡來、彼此有什麼關聯,一直是語言學家爭論的議題。

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由11國家學者組成的團隊完成,他們來自英國、中國、捷克、法國、德國、日本、紐西蘭、南韓、俄羅斯、荷蘭、美國,研究涵蓋基因學、考古學及語言學。研究在各個學術領域的發現包括:

遼河流域
── 語言學:在98種語言中建立了250多個和農業相關的辭匯概念,涉及耕地、播種、種植、小米,確立起源自農業文化的假說;

── 基因學:分析了23具古代遺骸,比對九千年前北亞、東亞住民的基因數據,證實「韓國與日本人有西遼河血統」; 

── 考古學:考察了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255個考古遺址、269個古農作物殘餘物,評估了陶器、石器、動植物遺骸等的相似性,顯示青銅器時代的遼河西部地區和韓國的無紋陶器遺址、日本彌生遺址有關,顯示稻米及小麥種植文化早在進入朝鮮半島以前,就已經傳入遼東、山東地區,爾後再傳入日本。

過去一直認為,泛歐亞語系是游牧民族從東部草原向西擴散開去的。新研究卻發現,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的小米農民是泛歐亞語系的共同祖先,這個小米耕作聚居地覆蓋如今中國遼寧省、吉林省和內蒙古部分地區。

這一發現,對一些地方的人很可能構成顛覆性的文化衝擊。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比較語言學家羅貝茲(Martine Robbeets)說:「接受某個人的語言、文化、民族起源自國界之外相當於放棄身份,這對人們來說並不容易。」

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據信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羅具茲並指出,遼河流域九千多年前的先民孕出了泛歐亞語系各種語言,現代漢語差不多同時在黃河流域獨自發展而成,那裡的先民也是種植小米的農業文化人口。

泛歐亞語系同源於遼河小米種植文化,可視為對中國近年提倡之「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說一項有力佐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