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自製竹筆寫幽情

自製竹筆書寫:有寄心常靜,無求味最長。
朋友傳來一個淘寶的鏈接,可以購買竹筆。

竹筆由一根小竹削製而成,每枝售二十元(人民幣)上下,依紫竹、斑竹、湘妃竹之不同定價。從圖片看得出,製作很簡單,就是把小竹削成鋼筆嘴狀,鑽出儲墨的小孔,刻出引墨到筆尖的引墨線就成,完全可以自製。

這種硬筆,筆嘴可粗可幼,可寫出鋼筆字般的效果。我找來一枝廢毛筆,拔掉筆頭,不用多少工夫就製作一枝。寫字沒問題,但不理想。要讓出墨流暢受控,筆劃大小有變化,確有製作和使用的技巧。

後來再嘗試,加長筆嘴,儲墨孔移高點,引墨線的大小似乎是關鍵,要一再修正。用來當蘸墨鋼筆使用,返樸歸真,感覺不錯。

返樸歸真,一點不假。多了解之下才知道,竹筆歷史源遠流長。說到中國書法,人們都想到毛筆書法,是軟筆書法。其實中國書法也有硬筆書法,其一是竹筆書法。從出土的竹筆來看,起碼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

甘肅出土的竹筆
一九七二年,甘肅武威出土了一枝有點奇怪的竹管,當地是漢武帝時設置的張義堡(又稱張掖堡)。竹管長15厘米多,直徑0.9厘米,長短柤幼同今天普通的原珠筆差不多。一看就是一管筆,筆舌正中有一條縫隙,呈雙瓣合尖狀,結構與今日墨水筆筆嘴幾無二致。

出士之地在乾躁的河西走廊,竹筆完整,沒有使用過的痕跡。這顛覆了一般人以為中國到近代才從歐洲引進硬筆的認識。

後來,西北地區又出土了約十枝硬筆,最早的是晉代,晚一點的是西夏。

學者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竹簡又發現,很多是以硬筆書寫的,也就是說至少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硬筆,只是當時的硬筆或許沒有漢代的竹筆那麼成熟。

敦煌發現的硬筆寫本
再往前追溯,商朝甲骨文、周朝金文,都是刻畫書寫的,用的不可能是毛筆。占卜的巫師可能先用軟筆在龜甲上寫上卜辭,最後成書就得用硬物刻劃。金文先寫在泥範上,竹筆也可派用場。

敦煌出土的唐代吐蕃文書寫本和一部分漢文硬筆寫本,可能是用竹筆書寫。整理出的硬筆寫本達二萬多頁。

網上有文章說,一九四三年,高僧心道法師在敦煌傳播佛學時,有居士贈送一卷唐代藏文寫經《長壽佛經》。法師一看很吃驚,因為卷子字體古雅,字跡似墨非墨,似鉛非鉛。據說就是用竹筆書寫的。

河西走廊一帶,即古西夏之地,相鄰吐蕃(西藏),通行吐蕃、漢、番、回鶻等多種文字。有研究說,那裹的書寫工具包括藏式竹筆和漢式毛筆。藏文形狀特別,橫、真、弧線之間粗幼分明,用故意削得扁平的竹筆,最易書寫出這樣的文字。

我與一些朋友研習書法,取「軟硬兼書」之名,這名字竟然大有道理。

竹筆很簡單,而一管在手,卻真可發思古之幽情。

2 則留言:

  1. 陳老師的考古思源,身體力行的行動值得我們學習和欽佩。👍👍👍👏👏👏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好奇而稍作勾沉而已,互聯網上資訊浩若宇宙星辰,不加利用太可惜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