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法國總統的豪言與粵語

對於自己的母語,人都會有特殊感情。語言是廣義文化的產物,鍾愛自己的母語,是出於鍾愛自己的文化,而一種語言能不能在語言淘汰賽中生存下去,又取決於經濟、政治實力。隨着網絡世界出現,其中又滲入高科技元素。於是,愛護自己的母語不可偏執於語言本身,否則,可能適得其反,用意識形態作主導則是別有用心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不久前訪問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 (Burkina Faso),在大學發表演講時對青年學生說,在非洲大陸隨大流說英語是沒有前途的,而法語有未來,法語的魅力和吸引力不應只屬於法國,並進一步激動預言,法語將成為非洲第一語言,甚至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語言。

布基納法索是西非的法國前殖民地,法語是官方語言,人口不到二千萬。在法國以外,法語主要在各個前殖民地中使用。殖民地時期,大英帝國也把英文推廣到「日不落」的各個殖民地去。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英法勢力向本士收縮。英語卻得到強大的美國接力傳播,法語的地位則持續下降。法國人一直對自己的語言非常自豪,對此十分不忿,力圖抗擊英語文化滲入,設有法語事務部。儘管如此,法語在國際間的應用,難與英語同日而語。

馬克龍的豪言被譏為癡心妄想,英國報章不吝譏諷,連西非傳媒也揶揄一番。他的豪言不是絲毫沒有根據的,非洲法語國家很高的人口出生率可能讓他憧憬。而在歐洲,英國脫歐了,又為法語在歐洲大陸再興起燃點希望。

可是在英語成為國際主要溝通、商務語言之後,又成為網上語言主流,在國際上形成強大的路徑依賴效應。非洲青年長大後,接觸到外部世界,亦難免要學習英語、使用英語。

一種語言是否會成為共同語,取決於各種因素,語言的優劣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語言背後的文化、經濟、政治實力。

在一個不同語言或方言交集的地方,其中政經文化中心的語言或口音,會自然而然地成為主流,周邊人群會不自覺地向它靠攏。珠三角粵語區以廣府話為標準是必然的。在上海發展的過程中,當地主流口音經歷了以嘉興、蘇州、寧波話為主導的變化,最後形成上海話。如今,當地又出現普通話主導。在地方語言中心之上,從國家到世界,都有更強大的語言「磁場」,這是各種元素的綜合力量。

在中國,語言角力最激烈的是中原地區。漢語本身是綜合產生的,不但是原華夏族內各種方言的混合,也融合了南北東西不同外族的語言,是「胡言亂語」的結果。吊詭的是,藉着入主中原而亂了漢語的不同民族的「胡言」都式微以至消亡了。

各種語言、各種母語都值得保護和傳承,要做的是去蕪存菁,發揚光大。更重要的鞏固語言背後的實力基礎,否則撐什麼語言都是空話。在香港,有些人撐粵語、撐本土而大講粗口,適可暴露了這些人的淺薄無知,和別有意識形態用心。

2 則留言:

  1. 有些撐粵語的人以粵語粗口來撐粵語。本來是把語言當作身份,以排除其他語言來顯示自己身份優越。諷刺地,過程中,無論他們說什麼語言都敵不過他們的行為,以示他們粗野的身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