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走進了風能發電寶庫

往烏魯木齊的路上
沿着絲路往西走,從汽車或火車上兩邊瀏覽,風景構圖幾乎是一樣的,下是茫茫大漠,中間是連綿山脈,上是蒼天風雲。西去漸遠,大地與遠山之間多了點綴,就是風力發電機和輸電鐵塔,有時遠遠望去,兩者密集如林,蔚為壯觀。在敦煌周邊,和坐上高鐵到吐魯番去的沿途,窗外不斷是這樣的構圖。

我們其實已走進了中國再生能源之最大寶庫。有人把這南北山脈夾峙的狹長地帶形象地稱「陸上三峽」。「水上三峽」產生水電,而「陸上三峽」產生風電和光電(太陽能)。

風力發電機和輸電塔建在高速公路和鐵道兩邊。兩者整齊排列,有時伸延得不見盡頭,一直隱沒到藍灰色的遠方。偶爾,會見到巨型的風力發電機組件躺臥在地上,可能正在安裝。大概,沒有人能準確知道某個時刻這裡究竟有多少台風力發電機。旅行回來,讀到這樣的報道:「(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佔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 40%,每小時就有兩台風力發電機安裝到位。」在這樣的發展速度下,誰能掌握最新的統計數字?

河西走廊除了是商品、文化的走廊,也是風的走廊。這裡有個氣象專業稱謂叫「北支西風帶」。西風帶主要是地球自轉之下,在 30 至 60 緯度產生的風向現象。河西走廊因而風向穩定,風源充足,是中國最大的風力場。有統計說,一年裡若能利用其中一半風量,即四千億千瓦時,就足夠全國用電一個月。

往吐魯番的路上,遠處是天山。
中國北方一些大城市空氣污染之嚴重,已到了駭人的地步,如何治理,不但中國人關注,全世界都關注,因為這不但關乎中國自己的環境,也關乎地球的環境。但中國開發再生能源的努力和成績則較少獲注意和重視。

中國其實早在二零一零年已在風力發電上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據上面提到的報道,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幹事阿德南阿明說:「在這方面 (再生能源) 中國正引領全球。」「中國的風能和水電的新增裝機容量已佔世界一半以上,太陽能新增裝機佔世界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去年可再生能源獲得了高達 3300 億美元的國際投資,而中國獨佔了三分之一。」

隨着中國近年來在光伏、風電、水電的裝機都穩居世界第一,中國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不過,也存在重大問題。中國地方大,人口與資源分布十分不平衡,西電東送因而亟待解決,否則,河西走廊的風能、光能發電再多也沒有用。這方面有個專業名詞叫「風電棄風率」,指的是在風電發展初期,由於電網接納能力不足、設備不匹配等因素,導致發電無法上網。若處理不當,全部風機運行起來,有拖垮整個電網之虞。

中國目前正致力解決這樣的產能過剩、風能浪費和電網建設滯後。甘肅省的棄風率和棄光率都一直高居不下,二零一三年的棄風率逾兩成,棄光率也近一成四。三年過,應當有改善吧?

(絲路紀行之二十三)

8 則留言:

  1. 為了將電力輸向遠方,發展了特高壓,這是中國獨有的技術。

    回覆刪除
  2. 當我閱讀「...2015年,中國佔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量的 40%,每小時就有兩台風力發電機安裝到位。」的時候,電視報導梁游敗訴的新聞。香港將在內耗之中被超越,被淘汰。

    回覆刪除
  3. 電視台,新聞記者,你們對不起香港人。

    回覆刪除
  4. 對不起,我只是有感而發。請博主繼續這遊記。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旅遊可以擴闊眼界,閱讀亦一樣,感性理性宜互相補益。到外面走走回來,配合閱讀整理見面,是旅遊的延讀,得益比「到此一遊」大得多。我個人得益大,亦希望與人分享。這比兩眼只盯着蕞薾小島的事,心情舒暢得多了。

      刪除
    2. 是的,謝謝!

      刪除
  5. 「北支」,改個名罷

    回覆刪除
  6. 抱歉,是北支槽南支槽,我理解錯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