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玉門遺蹟在,幾度秋風又春風

戈壁孤苦玉門關
從雅丹地質公園返回敦煌的路上,拐進了「小方盤城遺址」,據說這就是玉門關。

這時,煙霞淡淡,西南方的夕陽已威熖大減,餘暉柔和,距離隱約可見的祈連山雪峰不遠了。前面戈壁灘四野茫茫,亂石散布,枯草叢叢。一座方方正正的黃土遺址聳立着,黃土牆染上金色的斜陽,孤零零地鑲嵌在灰濛濛的背景上,更顯悲涼、滄桑。

這就是玉門關嗎?路邊的「小方盤城遺址導覽圖」說:「小方盤城遺址屬障塢遺址。西漢為玉門都尉府治所,東漢為玉門候官治所。北距疏勒河南岸約七公里,距今敦煌市區約九十公里。現存障一座,平面呈方形,夯土版築,約 26 米見方,高約十米,面積約七百平方米。障外有塢院,障東殘存的南北向塢牆清晰可辨,障北有一風蝕台地。」障,是秦漢邊塞上作防御用的城堡,也是大的烽燧;塢,是防守用的小堡。

王門關遠眺
小方盤城,建於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從敦煌藏經洞帶走了大量文物的英國冒險家斯坦因,一九零七年在這裡北面不遠處廢墟中挖掘了許多漢簡。據說,從漢簡的內容判定,小方盤城是為玉門關所在地。史書記載的玉門關位置應當就在附近。可是,這小方盤城作為漢朝最西面的海關似嫌太小了。不遠處還有個大方盤城遺址,是玉門關、陽關及周邊長城戍軍的軍需倉庫。

不管怎樣,從這裡往西走去,是實實在在的塞外了。遺址西出的門洞鋪上木板棧道,棧道一直伸延到不遠處一個觀景台去。在台上可見前面一片濕地反射着天光。大片蘆葦、芒草逆光舞動着丰姿,金光閃耀。在香港的濕地,傍晚是百鳥歸巢的最熱鬧時分。這裡,飛鳥一只不見,大部分應該南飛了。眼前的金黃景色,可能是這裡寒冬將臨、百草衰折前最後的精彩。

月牙泉的旱柳
在一片蒼涼之中,想到唐人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句,讓人感慨。不過說到楊柳,如今沿着絲路走,卻是到處可見,即使在沙丘環抱中的月牙泉也可以見到。那裡有多棵粗大的旱柳,其中一棵有個牌子:「旱柳 (拉丁學名:Salix matsudana) 又稱左公柳,是西北地區特有的樹種。據記載,晚清重臣左宗棠西進收復新疆時帶領湘軍一路栽植道柳,留下了『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的佳話。為紀念這位引進樹種的大臣,人們把生長在西北地區的旱柳稱為『左公柳]』。」

從蘭州的黃河邊開始,我就給高大成行的柳樹吸引了。進入河西走廊後,在張掖大佛寺外,又見柳樹拱路成蔭。烏魯木齊也處處有柳樹的婀娜舞姿。不知道這些是不是都屬旱柳或左公柳,只覺得月牙泉邊的旱柳,樹幹特別蒼勁,與江南華南見到的柳樹不同。至於楊樹就更多了,都是一排一排的栽種,特別挺拔高俊,像防風抗沙的衛士。

唐人胡曾有兩句更讓人神傷的詩句:「半夜帳中停燭坐,唯思生入玉門關」。二千多年的玉門關,見證了幾許變幻、幾度秋風又春風。

(絲路紀行之二十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