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青龍寺:長安之國際都會寫照

青龍寺的惠果空海紀念堂
在西安,遊覽了青龍寺。青龍寺、大雁塔、陝西歷史博物館都在古城東南不遠處,正好作一天遊。

這是一位不久前遊覽過西安的朋友推薦我去參觀的,說這個寺的一般遊客不多,較清靜而可觀,但慕名而至的日本人很多。這與青龍寺的歷史有關。

青龍寺歷史悠久,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五八二年),原名靈感寺,極盛於唐代中期,到唐景雲二年(七一一年)改名青龍寺。當時有不少外國僧人到來學習,尤其是日本僧侶,日本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有六家受法於青龍寺。尤其是空海(號弘法大師)拜密宗大師惠果為師,學習密宗真諦後,回日本創立了真言宗,成為開創「東密」的祖師,青龍寺於是被視為真言宗的祖庭。

在青龍寺演出的「唐服美女」:「喲!是從長安發來的微信。」
青龍寺其實早已頹毀,到一九七三年,遺址才發掘了,包括塔址和殿堂遺址;並在八十年代在遺址上以唐代風格建成了惠果空海紀念堂,又自日本引進千餘株櫻花樹植於寺院。我出行前,曾寄望可以在那裡看到花海。可惜花事已過,倒是遇到人海,有點掃興。青龍寺所在公園的中央搭起了舞台,裝上大喇叭,正在舉行「科技月之春宣傳月文藝演出」,主題是「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雁塔」。最大的宣傳效果可能是,讓人益加嚮往森林的寧靜了。

舞台後面的古原樓是個小型博物館,從中知道,有日本學者認為,日本字的平假名,可能是空海借用漢字草書的偏旁創造的,麵條製作技術也可能由空海傳播到日本。青龍寺的歷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盛唐時代長安的「國際都會」氣象。

青龍寺內的楹聯仍待刻製,其中一個下聯是:
「切莫信鬼神欲轉孬命唯有努力多修心。」
自炎黃時代開始,華山周邊一帶就是不同部落繁衍及爭逐之地,爭逐的過程也是兼併、共融的過程,從土地、人種、語言、生產技術都一樣,混合的華夏族於茲形成。到楚漢相爭,劉邦恰巧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才又有了漢族之名。假若鴻門宴上項羽不區泥於婦人之仁,殺了劉邦,我們或許就被稱作楚族、楚人了。歷史充滿了偶然性。

歷史又有其必然性,譬如在地緣政治左右下的文化之交流與衝突,及隨之而形成的融合。從網上地形圖可以清楚看到,西安正正座落在關中平原的正中央。這也就是所謂的八百里秦川之地,它像個西窄而高、東闊而低的喇叭,喇叭口隨着黃河東去擴大,就是中原。這裡也是強悍的遊牧民族和溫順的農耕民族自古以來交接和競爭之地。歷史證明,遊牧民族人強馬壯,初都有壓倒性優勢,養馬的秦人就是從這裡東下,首先統一中國的。可是只有精耕土地的農耕方式,可以讓土地承載更多人口。遊牧民族最終都同化於農耕文明,未必是中華文明先進使然,而是民族生存的需要。

不管怎樣,古之長安在漢唐帶着外族血統的帝王統治下,襟懷廣闊,無論漢胡,一視同仁。李世民曾對侍臣說:「自古帝王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則過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貴中華,賤戎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有容乃大,是漢唐盛世的重要特點和優勢。

香港近來「本土」之說囂張,遊罷西安、華山歸來,對此歪說益加輕蔑了。

2 則留言:

  1. 西安仍是我想再去的地方。第一次到西安是1988年11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