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與韓風同步興起的自殺風

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韓國一名男子跳橋自殺,
電視台現場直播全程。
假如香港一年有二千多人自殺死亡,即每天約5.5人,香港人一定非常不安吧?這是每10萬人28.5人的自殺率,是發達國家最高的,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取得這項「成就」的,是近年以韓風席捲世界的韓國。按這個死亡率計算,有5022萬人口的韓國,一年有一萬四千多人自殺身亡。

這個比率比香港高一倍多。香港近十餘年的年自殺死亡人數在一千上下,發生「沙士」疫情的二零零三年有1195人的高紀錄,二零一一年降至750人的低位,翌年又增加近一百人。

昨天的報紙上,又有一條韓國藝人自殺身亡的消息,死者是只有22歲的 So Jin,曾經是女子流行樂隊  Kara 的成員,可能因為被淘汰了而跳樓死亡。

日前讀到台灣《天下》雜誌一篇舊文,標題是〈憂鬱韓國 自殺率全球最高〉,這有點誇張,但的確反映了這個從十七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的深淵中迅速浴火重生的國家之禍福相倚。

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前的一九九六年,韓國作家金英夏出版了名為《我有毀滅自己的權利》的小說。那時韓國的自殺率處於發達國家的平圽水平。但自此起,韓國自殺率急升,勢頭正好與韓風興起同步。二零零零年,韓國有6 444人自殺身亡;到二零一二年,數字上升至14 160人,增加了119%

據金英夏在《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說,在韓國1030歲的人群中,自殺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40多歲的人群中,自殺是第二常見的死因,僅次於癌症。在更年長的人群中,數字更加觸目驚心。

《天下》的文章提到,韓國的民族性是「競爭、從眾、沒有人滿意自己」。人們對這三點或多或少有點感受,如認識韓國人在體育比賽中的勇悍,知道韓國整容業非常發達。我則對他們的從眾特性特別印象深刻。事緣幾年前到那裡旅行,在登山路上見到幾乎所有韓國人都一身登山裝束和裝備,有如一支部隊。《天下》的文章也談到這現象:「鮮亮的登山服,近兩年取代高爾夫球服,成為韓國最流行的裝束。尤其是週末假日,像穿制服般,入眼盡是。」

這也反映在自殺潮之中,就是一旦有名人例如藝人明星自殺而傳媒大肆報道,就出現跟風潮。一項研究研究了11位名人的自殺個案,其中三人得到廣泛報道,結果是,三人自殺後九星期裡的自殺率飆升。甚至自殺方式也受摹仿,藝人李恩宙二零零五年自吊死亡,接着就有不少人上吊求死。

韓國自殺率急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傳媒、經濟、家庭、教育、醫療等,這至今是專家們研究的課題。各方面也在採取措施應對,是否得其法則有爭議。其中包括由政府向傳媒訂下對自殺新聞報道的守則,這在香港證明是有效的。但把首爾漢江上有「死亡之橋」之稱的麻浦大橋改稱為「生命之橋」的連串行動則很失敗,以致適得其反。一年之後的結果是,更多人被吸引到那兒跳橋自盡──人數急升五倍。

金英夏說,放在今天,絕對不會寫《我有毀壞自己的權利》這樣的小說。可是韓國其他刺激自殺傾向的社會因素,看來沒有收斂的傾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