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物質較匱乏的年代,這是理所當然的。一年到頭沒有太多好吃好喝的,到了過年就無論如何要犒賞一下自己,放肆一下。那時,不管大人小孩,對過年的期望都包括好好吃一頓,嘗嘗平日難得一吃的美味。在我的記憶中,雞差不多是只有過年才可以吃到的。
現在,不可以同日而語了。香港人不但吃遍本地美食,還庶幾要吃遍世界。過年大宴中桌上的佳餚,隨時有十個八個國際源頭,可以有南非的鮑魚、波士頓的龍蝦、日本的魚生、美國的牛排、智利的……澳洲的……新西蘭的……沙巴的……越南的……。
如果用碳足蹟去計算,香港即使不是世界上吃得最不環保的地方,也應當名列前茅。香港的廚餘量十分驚人,據環境局的報告,香港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約九千公噸都市固體廢物中,約四成屬「易腐爛的廢物」,當中約九成是廚餘。也就是說,香港人每人拋棄的垃圾中,廚餘佔三分之一以上。
香港現在推廣減少廚餘了,環保局不斷有推廣行動,包括宣傳到餐廳能吃多少點多少,在家中能吃多少煮多少。
能吃多少該怎麼算?每個人大概都可以就此作模糊推算,可以根據有多少人用餐,估計該點多少菜、煮多少菜。但業內人士是否有自己的計算方法?例如供應自助餐的大廚,怎麼計算該準備多少食物,才能既附合成本效益、不浪費而又滿足客人的胃口?
昨天在團拜中遇到一位年輕有為的西餐大廚,他有很豐富的工作經驗,在不同的大小餐廳、酒店做過,現在在某大型展覽場館的飲食部做事,隨時要面對食客三千的大場面。這樣,對食物量的控制就很重要,特別是自助餐的供應。
原來,這要從兩方面計算。第一是成本,食物成本應佔收費的四成。假如每位的收費是五百元,有一千人預訂,總收入是50萬,就要用20萬來選購食材。你付出五百元,可以吃到價值二百元的食材。
第二是重量。據他們的經驗,一位食客平均頂多可以吃一公斤食物,其中包括飲料如餐湯之類。這其實是由人的胃納決定的,想想你的胃塞進一公斤食品會怎麼樣?
這位大廚說,他們的計算要相當準確,因為客人多、基數大,1%的誤差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這樣的計算概念看來也應在一般消費者之中推廣。一大批親朋好友在家裡打邊爐(吃火鍋)最容易出現重大過剩。如果有一個人頂多吃一公斤的概念,十個人就以買蝦、帶子、肥牛……共十公斤為限,問題就不大了。
如果讓我做減少廚餘浪費的宣傳,我會向餐廳食客推出這樣的口號:「點多,無『胃』!」向家中的煮婦、煮男則推出:「煮多,無『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