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從缺陷中享受美

維納斯女神像
與完美相對的是缺陷。從缺陷中感受到的美感,就是缺陷美,這是古今中外都有的美學感受。有些地方、有些人,在這方面有很特殊的嗜好,成癡成癖,以至病態化。其中的界限如何劃分,很讓人疑惑。

中國文化似乎特別懂得欣賞缺陷美,不同領域都可以找到這方面的例子。譬如在中國偉大的發明瓷器中,瓷器的釉色失控而暈散本來是失敗的,可是鈞窑專事生產這樣的「次品」,而讓人從中發現特殊的美,乾隆大歎「暈如雨後霽霞紅」。鈞窑因而成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另一名窑哥窑的產品亦類似,它的產品出爐後降溫控制不好,以致玻璃質的釉開裂。這名為開片的缺陷卻得到欣賞,裂紋還刻意弄出兩種色來,哥窑瓷器因之以珍貴的金絲鐵線開片為特徵。

中國特有的藝術品類書法中,因為蘸墨將盡而出現的枯筆(飛白),因為紋理蒼勁,常得到特別喜愛;與之相反,書法家又會蘸墨後再蘸水,故意使筆劃中的水墨暈散而呈華潤之姿。這都是刻意製造缺陷。中國畫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美,也一樣。

要說刻意製造缺陷,大概莫過於製作盆景了。這其實是把本來自然生長的植物侏儒化而呈現出超越天然的美態。西方園林則愛把植物修剪成幾何圖形。何者較美,不難判別。

愛賞石的中國人偏愛太湖石,這種石百孔千瘡,以皺、瘦、漏、秀為美;愛犬者偏受扁鼻崩唇的北京狗;愛木者偏愛樹瘤形成的影木;愛美人者愛纏足形成的三寸金蓮和面上的美人痣。這都有成癖成癡之嫌。

日本在這方面可說走火入魔,特別是對死亡之「美」的迷戀。過年前,香港的巴士站見到不少 Canon 照相機的大幅燈箱廣告,主題是死亡。主角是一名倒在雪地上的盛裝藝妓,鮮血和盛裝的腥紅,與茫茫雪地的潔白形成強烈對比。電視上也有同一主題的廣告。這就顯得病態了。

缺陷美也出現在飲食上,臭豆腐、豆汁(北京)、皮蛋等是為表表者。酒、醋等也是,我很奇怪人類當初是怎麼愛上這些發酵變質飲品的。西方的芝士也是缺陷產品。

缺陷美也叫殘缺美,斷臂的維納斯可說是殘缺美的代表。這樣的美,在古文物、古遺址廣泛展現。懂得欣賞當中的美,是文化修養的表現。若有人把當中的殘缺修補如新,那真是愚不可及,是對美的大破壞。

一種觀點認為,把缺陷當作美,是因為事物有缺陷才更真實,能讓人有所思、有所悟。它與人們追求完美的心底呼喚相呼應,激發起人們的其他聯想和對真善美的進一步追求。這就像嚼橄欖、吃苦瓜、品茶……的回甘,就像從悲劇的觀賞中得到不一樣的滿足。

現實生活不可能完美,懂得品味不完美、缺陷、殘缺,是生活的藝術。昨天偶然重讀了 Regina Brett 的人生50課,當中很多就是這樣的人生品味。

用佛家的觀點來看,一切相對的東西,都屬於「妄」。妄與真相對;妄是妄,真也是妄,都無常。所謂完美,自然也屬於妄。
**
Regina Brett 的人生50課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10/05/regina-brett-50.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