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1日 星期五

「批判性思維」譯名之誤導

攝於廣州天河
不知打麼時候起,坊間多了一個新詞:批判性思維(或批判式思維)。好些學者向學生推銷,不少作者的筆下也屢見。在近日的國民教育爭拗中,這個字眼的出現頻率頗高。從反對國民教育的學生的言論看來,他們的立場,與批判性思維有密切關係,甚有紅衛兵的大批判架勢。

開宗明義,批判性思維就是要提倡批判,「凡是敵人支持的我們就反對」。

什麼叫「批判」?據網上台灣教育部的《國語辭典》,批判有兩義,一是在公文上批示或判決。如《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統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內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二是是非的判斷。哲學上有二義:一為對一種學說基本假設正確與否的判斷。二為對我們認識能力所能達到界限的判斷。兩義一古一今。

在香港,這個詞廣為人們熟悉。大陸「文革」時,這是潮語,紅衛兵一出世,就以搞大批判為要務。這詞自此南下,也為港人習用。據《現代漢語詞典》,批判有三義:一是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做系統的分析,加以否定;二是批評;三是分清正確的和錯誤的或有用的和無用的(去分別對待)。

這三義,在實踐上有很大差別,尤其是第一和第三義之間。採用第一義,認定批判的目標是錯誤的,要否定它。第三義則不作先入為主的對錯判斷,最終是為了明辨是非。

從目前大力提倡批判性思維者的表現看來,他們顯然慣於採用第一義,即「文革」潮語之義。他們說話的語氣和行為方式也像極了要打倒一切的紅衛兵。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之提倡,起源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是當時教育改革的重點。Critical 源於希臘文的 kriticos 和 kriterion。Kriticos 意為提問、理解某物的意義,和要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斷的能力」;Kriterion 意為標準。從語源上說,critical thinking 是指「基於標準的有辨識能力的判斷的思維,以判斷事物的真正價值」。這合於上文「批判」一詞的第三義,即明辨是非,而不合於先入為主地認定某事物是錯誤的而加以否定。

Critical 一字在字典上的字義更複雜,有多個義項,個別網上字典上的義項多達十個。權威的 Merriam-Webster 的「學習者字典」(Learner's Dictionary)列出五個義項,其中三個與批評有關。一是表示批評和反對(expressing criticism or disapproval );二是關乎對書籍、電影、藝術的評論(of or relating to the judgments of critics about books, movies, art, etc. );三是對某一事物之好壞作出嚴謹的判斷(using or involving careful judgment about the good and bad parts of something)。

據此,你決不可一見到critical 這字就從負面去理解,翻譯為「批判」。例如字典在第二個義項上有這個例句:
The book received much critical acclaim. [= many critics said good things about the book]
應譯為「這本書大獲好評」。

對 critical thinking,坊間都譯作「批判性思維」,大陸也一樣,我認為這譯名值得斟酌,它有誤導性,容易讓人望文生義,無意間沾上了紅衛兵的大批判習氣,什麼都看不順眼,都要批判一番。

譯為「嚴謹的思維」如何? 提倡「批判性思維」,不如提倡「解放思想,明辨是非」。
**
Learner's Dictionary 對 critical 的解釋:
http://www.learnersdictionary.com/search/CRITICAL

3 則留言:

  1. 古語所謂「慎思明辨」也相當貼切 critical thinking的意思。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ris:

      謝謝高見。以「慎思明辨」來譯 critical thinking 非常貼切,確也有人這樣譯。Critical thinking 提倡的,其實就是《中庸》內「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真懷疑洋人侵犯了孔孟之版權。

      雪樺

      刪除
  2. 只嘆現代中文越來越累贅,以直譯為尚,「批判思考」還嫌不夠時髦,要講成「「批判性的思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