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香港之福氣:沒有農村有郊野

從南丫島北望香港仔
日前在〈蟬鳴鳥噪,又愛又恨〉一文中提到,「台灣有廣袤的鄉村地區……這是台灣的福氣」。有讀者就此留言說,「其實香港也有台灣的福氣」;又說,但在香港要找有鳥鳴蟬噪的鄉野樂土,就要放棄熱鬧繁華的方便,這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抉擇。

我同意,香港也有這樣的福氣,只是覺得台灣的鄉野更廣闊,而且更有鄉村、文化氣息而已。

台灣比香港大,農村地區自然也大得多。那裡的農村仍保留着強大的農業經濟,有相當數量的農業人口,而且產量大,多樣化,技術先進,以至一些年輕人也願意做個現代農民,有些還從城市倒流回去,以現代思想作不一樣的經營,例如有不同人文特色的民宿,有環保特點的農場等。這使台灣的農村顯得很有活力。從中又孕育出新的文化來。台灣不少演藝團體與農村保持着密切聯繫,有些的成員要定期到農村或山中修持。

台灣的鄉鎮很多是早年從大陸來的移民聚族而居形成的,保持着濃厚的本族特色,語言、食品、風俗各成風貌,可能源自閩南,可能源自潮州,可能源自客家等等,都力求使傳統代代相傳。

相比之下,香港雖有七成多土地屬於綠野,但沒有台灣農村那樣的農業經濟活力和人文氣息。香港農田基本上荒廢了,不少用來堆放廢料、擺放貨櫃、停泊汽車等等,最多只種種菜。據統計數字,香港的農業與漁業、採礦、採石合在一起,才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一。就業人口統計中,根本就找不到農業類別了,儘管近年有些人走去從事有機耕種。

不過香港的郊野仍然是值得香港人自豪的,它的綠色覆蓋率,在國際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我們的城市發展其實只限於兩成半左右的土地上。這固然是香港山多平地少使然,更重要的是由於要多保留自然生態的城市規劃理念。四成多土地早在七十年代就以法例劃定為不可開發的郊野公園了。

這造就了香港沒有了廣大農村而擁有廣大郊野的福氣。大概沒有幾個大都市的人可以像香港人這樣方便到郊野遠足了。在香港市區任何地點,只要你動了「遠離繁囂」之念,只要花半小時左右車程就能置身郊野公園的綠蔭之中。若你在港島,往山上走一段路,就可以進入香港仔、大潭或石澳郊野公園範圍了。那裡距離繁囂之地其實只有咫尺之遙,能不能「地自偏」,就看你能不能「心自遠」了。

香港地方雖小,但要找個「地自偏」的地方還是有的。譬如新界有很多地方在政策的保護下,刻意不加開發,東北部的西貢一帶尤其是保護得好。大嶼山有更多這樣的地方。我有朋友退休後住到愉景灣去,還有人特意搬芝蔴灣半島的澄碧邨,那裡沒有水陸交通可直接抵達,只有專用船來往長洲,再經那裡往來市區。

香港有魚,也有熊掌,的確有福氣。但要懂得珍惜這福氣才行,我看很多人不知有這福氣,自然也不珍惜。更可怕的是,在不斷自毀香港福氣。
**
舊文重溫:〈沒有瓦解 何來香港〉
http://silverylines.blogspot.hk/2009/12/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