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大陸人、香港人眼中的世界

曾幾何時,大陸人只靠深圳的「世界之窗」看世界。
日前寫了〈「世界的五糧液」裡的浮躁〉一文,有讀者擲下留言說,「冇計(沒辦法),內地人看到的世界只有窗口那般大……」,又有人接過話題說,「因為香港這個窗口太小了?」似乎都是從香港角度而發的留言。

香港自從回歸之後,有了個「亞洲()國際都會」的定位。香港於是常常以「國際化」來突出自己,以有別於其他大陸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說到香港企業、香港人的優勢時,也常常標榜他們的國際視野。香港在這方面的確有一定優勢,它的殖民地歷史、自由港地位、以英語為主的教育制度,加上大陸過去的閉關鎖國,造就了香港這相對的優勢,香港人、香港企業都更具備走向國際的條件。

可是,不是香港電視有明珠台、國際台,不是香港人可以隨便買到各種英語報刊、可以隨便看到外國電影、有錢可以隨便出國旅遊、電視電台天天報道倫敦紐約股市行情,香港的個人、個別企業就自然而然地具備國際眼界、胸懷,能高瞻遠矚的。

從香港傳媒對國際新聞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到香港的國際視野實際上有多廣闊。香港不論報紙還是電視、電台,都以本港新聞、娛樂新聞,特別是其中的情色、八卦新聞為主打,國際消息聊備一格。與大陸的傳媒對比,可以看到很大差別。

大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哪一家?對這一條「通識」問題,相信大部分香港人不知道答案。大陸最好賣的報紙是《參考消息》。這是一份很不起眼的報紙,平日四開16版,如香港的免費報紙大小,但版數少些,黑白印刷,很少圖片,密密麻麻都是字。內容是翻譯的外國傳媒報道,來源廣博,原汁原味,外加港澳消息。這報紙以前只限內部發行,是給幹部了解外面世界看的。現在報頭上好像還印着「內部發行」字樣,像歷史留痕,但在在報攤上八毛錢可以買到。整張報紙的格式、模樣沒有什麼變化。有時回大陸,我會買份來看,其中可以看到很多在其他渠道難以看到的消息和評論。

從這份報紙的暢銷可以想見,大陸人,特別是知識分子心中的世界窗口並不小,起碼不比香港人的小。到大陸同當人聊天也可以發覺,他們對世界的事情頗有了解,若到北京與那裡的「的哥」侃,沒準你給說得插不上嘴。

早幾年曾讀過一篇外國記者對比香港與上海的報道,其中提到香港官員的國際視野不及上海官員。我也曾聽與大陸省市級領導幹部有接觸的朋友說過,對這些不少曾到外國留學的官員的國際視野有非常深刻印象。

我不敢以「內地人看到的世界只有窗口那般大」的不屑看大陸人,更不敢以為他們只能通過香港這個窗看世界。香港時常標榜自己是通往大陸的跳板,又是大陸通往世界的橋梁。這在若干年前是事實,如今仍這麼說,就自欺欺人了,而香港這個窗口也確實太小。這樣的自欺欺人,與五糧液高喊自己是「世界的五糧液」沒有什麼分別,都是以一廂情願的願望取代正在發生的事實。

2 則留言:

  1. 我想國際視野應該不只是對國際間發生的事情的了解和評論,應該還包括對國際間普遍的價值觀,法治,人權,歷史等的認識和評論。不知道國內的《參考消息》在這些方面也有報道嗎?
    恐怕在這些方面香港仍然是國內人的窗口。。。。

    回覆刪除
  2. 價值觀、法制、人權 不是中國原本沒有,而是在五四、文革等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中被破壞了,可是,哪個國家又沒有犯過錯呢?就以二十世紀而言,歐洲的兩次世界大戰、納粹、迫害猶太人、美國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英國殖民地南非的種族隔離直到九十年代才結束,這些也體現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權?而“仁智勇義忠孝信”這樣本有的價值觀和全人類共有的價值觀衝突?中華法系在文革“批孔”中完全崩潰,導致現在無法無天,本不是沒有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