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一個年輕人學書法的故事

一位同事的辦公室裡,掛着一個書法卷軸,書法的結字、用筆都稚嫩,一看就知道是初習字之作。一問,果然是同事兒子多年前寫就的。同事的話匣子在一問之下打開了,一口氣說了兒子十餘年來學習書法的故事。

同事是兩個兒子還在讀小學時,見到兩人的中文字寫得難看,而安排他們去學書法的。她看到,身邊有不少身居高位的人一旦要書寫中文就出醜露乖,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好。她不想兒子將來也一樣,就讓他們跟老師學習書法去。

找到的老師是一位大陸出身的女士,不但教書法,也教中國畫、素描等,教授採綑綁式,要學就學全套。同事兩個兒子,一個只學了一個月就堅決不學了,另一個則引發了無窮興趣。

那位老師很愛安排學生去參加比賽,本港的、大陸的,「有殺錯無放過」。到她的畫室去,她會拿出厚厚的相簿,讓你看她學生的「威水史」。通過這樣的比賽來推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無可厚非;學生一旦得獎,鼓勵作用之大往往難以估量。朋友的兒子不幾個月就在深圳一個什麼比賽中得了個銅獎。接着,要交四百元「贊助費」。這是不是斂財所為?同事考慮了一星期,才出於對兒子的鼓勵,交了錢。

可是在得獎作品展覽中,兒子找不到預期裱好的自己的作品。那時同事恰好在外地,在電話中對兒子說,不要再學了。兒子卻為老師說好話,認為錯在主辦單位,不在老師。也可能,是交費太遲之故。

年輕人繼續學書法。到了中學,又陸續得到一些獎項,書法造詣也得到學校認可,接着當了書法會主席。學校每要向嘉賓致送紀念品,會着他揮毫。他對書法的興趣更濃了。

有一次,同事帶他到新西蘭旅行,在遊湖時,他掏出一本書來讀,竟然是顏真卿的字帖。同事大為詫異,兒子卻說:你不覺得在這山明水秀的地方看這樣的書是最恰當的嗎?

年輕人由書法愛上了中國文化,旁及詩詞等等。進了大學,他有機會到了英國作交流生。一天,他的書法老師給同事打電話來了,說收到年輕人的一封信,長達三頁紙。老師說,讀得哭了。同事酸溜溜的說:「我連一個e-mail 也沒收到呢。」

那信是年輕人到了外國,從一個較疏離的距離和角度審視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身份,有所感觸而寫的。他慶幸自己愛上了中國文化。

年輕人繼續在大學搞他的書法活動,又當上書法會主席。據說,以前搞書法會的同學不少懷有私心,圖的是較易申請到宿舍,對搞書法活動卻並不認真。年輕人可真當回事去搞,據說即將趁着杜鵑花盛開,在校園湖畔圍繞書法搞連串活動,寫字、畫畫、賞花、賞詩詞,還有高雅的崑曲表演。

同事問兒子,學書法學到什麼時候,答是沒有盡頭,會繼續學下去。

同事說,兒子的書法老師已把他當兒子看待了,最近竟然提出,年輕人將來結婚時,要在宴會聽闢出一角,擺放他的作品和得獎紀念品。同事笑說:「我們可完全沒有想過這些事情呢。」她反而擔心,兒子太孤僻,不容易找到女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