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 星期四

《長安三萬里》:一個華人社會獨特現象

內地正上映動畫片《長安三萬里》。它以幾十首唐詩和幾十位詩人的故事串連起來,既反映了唐朝盛世,亦展現了這個最讓華人懷愐的皇朝的衰變。影片還未在香港上映,但已讓一些朋友非常期待。我亦一樣。

不過我有一點擔心。

內地放映這動畫的戲院出現了一個獨特現象,就是小朋友觀眾不少,只要銀幕上的詩人一誦詩,小朋友就都「和」起來,仿如背詩比賽。成年人呢,未必張口而誦,也必在心裡默念吧? 長近三小時的放映,如一個誦詩盛會。

但你若想在幽暗中安靜地看電影就慘了。香港上映時會不會這樣? 

這在內地網上引發了爭議,有人提出應設兒童專場而被扣上「厭孩」帽子。

這真是只有中國或者說華人圈才會出現的現象。一是只有中國人才能至今普遍看懂千百年前古人的文字。二是只有華人文化圈才有這麼多詩歌千古流傳,而且童蒙皆琅琅上口。

看看英語。據維基,它起源自日耳曼人從歐洲入侵時引入的多種多言,在中世紀經歷了巨大變化。公元一千年的書面古英語,現代人完全不能理解。現代英語,很大程度上和公元1400年的書面中古英語相似,是 1755年首次出版了權威的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約翰遜字典》,by Samuel Johnson) 才把詞彙的拼寫和用法規範下來的。

古英語有個 Bēowulf (《貝武夫》)英雄敘事長詩,這是約公元900年版本的頭11行: 

Hwæt! Wē Gār-Dena in geārdagum,

þēodcyninga þrym gefrūnon,

hū ðā æþelingas ellen fremedon.

Oft Scyld Scēfing sceaþena þrēatum,

monegum mǣgþum, meodosetla oftēah,

egsode eorlas. Syððan ǣrest wearð

fēasceaft funden, hē þæs frōfre gebād,

wēox under wolcnum, weorðmyndum þāh,

oðþæt him ǣghwylc þāra ymbsittendra

ofer hronrāde hȳran scolde,

gomban gyldan. Þæt wæs gōd cyning!

全世界該沒有多少人能懂吧?  

公元900年,正好是唐朝滅亡之前八年。華人能卻能對那時以至更早千百年的詩歌心領神會,能與昔時詩人同聲而誦。真神奇!懂中文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