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從《白蛇傳·情》的票房看戲曲前景

內地傳媒日前報道說,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的票房突破1700萬元(人民幣),打破戲曲電影《李三娘》歷史紀錄,成為中國戲曲電影的票房冠軍,報道稱之為「喜訊」。對為《白蛇傳.情》作出了巨大努力的工作人員來說,這或許可喜,可是對中國戲曲來說,可喜則可疑。

這是《白蛇傳.情》全國上映約一個月的票房紀錄,平均一天約五十六萬。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最賣座電影前三甲的票房都突破五十億。相比之下,1700萬實在微不足道。

據報道,之前的最賣座戲曲電影是《李三娘》。搜尋之後知道,近年拍成的戲曲片《李三娘》有兩部,一屬越劇,一屬祁劇(湖南祁陽戲)。江浙越劇的觀眾較多,被奪走賣座冠軍稱號的可能是越劇《李三娘》。《李三娘》改編自元劇《白兔記》,又叫《井邊會》,一向以弘陽傳統孝心而受歡迎。

比較電影受不受歡迎,看票房最便捷,但由於票價變化,票房實在作不了準。今天1700萬元的票房,意味着觀眾不過三數十萬。

《白蛇傳·情》公映有點不逢時,正好遇上以廣州為中心的粵語地區爆發新疫情,電影院都關門了,票房難免受打擊。粵語是地區方言,粵劇出了粵語區就少人問津, 儘管電影《白蛇傳·情》已有意識地淡化了粵劇元素,強化電影特技,連主題曲也像近年受歡迎的國風歌曲多過粵曲。

不過這仍然無法掩蓋戲曲瀕於衰退危機的事實。

若以觀眾數量計算,中國有過不少非常受歡迎的戲曲電影。內地有報道引述中外戲劇史論專家謝柏梁提到的數據:越劇電影《紅樓夢》僅僅在一九七八年就有12億人次觀眾。中國一九七八年的人口還不到十億。即是說當年平均每個中國人看了1.2次越劇電影《紅樓夢》。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的觀眾,也以五億、十億為基本單位。

之前,影響更大的戲曲電影是多個電影版的京劇樣板戲,其中不少折子戲、唱段至今仍然大受歡迎,甚至改編為器樂曲上演。其觀眾人次亦以五億、十億為基本單位。

但這能否如謝柏梁說的,證明戲曲電影並不缺少觀眾?

有評論引述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一份統計資料: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全國尚有367個戲曲劇種,其中包括50多個新產生的劇種,而目前,全國尚在演出的劇種僅存二百多個,有的上演率還極低。

中國戲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巫的祭祀儀式、儺戲,戲曲形成於唐中後期,成熟於元,繁榮於明清,到近現代再創新猷。但在社會急遽演變下,戲曲的表演形式演變緩慢,而觀眾的審美、口味快速改變,兩者差距越來越大,矛盾極難調和。

從對《白蛇傳·情》的反應來看,戲曲的前景一點不容樂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