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是「洗腦」?還是洗頭?

「這洗髮水肯定不行,它說沒有進行過動物測試。」
「洗腦」是很負面的名詞,讓人抗拒。可是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接觸外界資訊,常常被反覆灌輸,這算不算洗腦?

「洗腦」一語起源於冷戰時期美國的宣傳,用以渲染蘇聯、中國的「強制性」思想灌輸。歐美後來從心理學角度提出的 mind control、thought control 也為了改變人的思想、控制人的思想,可是沒有明目張膽的「強制性」,似乎就不算洗腦了。《洗腦心理學》、《洗腦:控制心智的邪惡科學》原書分別在副題中採用了mind control、thought control,卻顯示與「洗腦」無異。

上世紀五十年代「洗腦」引起恐慌的一個背景,是韓戰被俘美軍中有人拒絕返國,行為令美國人難以理解,於是就有蘇聯與中國用「洗腦術」改變了這些人的思想之說,並暗示其中有各種神秘方法,包括用藥、電擊、催眠等等。

這樣的「洗腦術」有多大成效?有人拿出統計數據來:當時美軍被俘二萬餘人,拒絕返國者最少有 21 人 ── 僅 21 人!

在社會交往中,人互相接觸而交換意見,都會有意無的游說、勸告、說服對方,在社會整體上又有部門、組識、機構、政黨、企業、宗教,就教育、教化、再教育、商品推廣、政治見解、思想改造、強制勸說、公益推廣,進行各種宣傳、鼓動。這些其實都在或明或暗地試圖改變人的思想,控制人的行為。

《洗腦心理學》指出,人們對洗腦的恐懼源自一種觀念,即認為自己是自由、理智、堅決的個體,思想、意志堅不可摧,純潔而不可改變,類似宗教意義上的「不朽靈魂」;往往相信心理力量源於理性,視情感為軟弱。可是這並非事實。

人類自從覺察自己有意識,便開始試圖改變他人的思想,並同時接受他人的思想。人都有己見,可是人都無法脫離群體生活,都必須從各種學習中成長,也就必須不斷放棄不合時宜的己見、更新思想,與時俱進,以生存於某個群體之中,以適應社會的不斷變化。這樣的滌舊迎新,是人的優勢,卻也是弱點。

這不僅是人的弱點,連「全能的」上帝也會在游說下改變初衷。《聖經》記載,耶和華以索多瑪和蛾摩拉都是罪惡之城而要毀滅它們,猶太先驅亞伯拉罕耶和華「講數」,耶和華先答應若發現其中有 50 個「義人」就不毀城;亞伯拉罕一路討價還價,耶和華一路「減價」,最後減至十個還是五個?我弄不清楚,反正是,「全能的」上帝也被游說了 ── 且不說「洗腦」。

《洗腦心理學》指出:「『洗腦』這個概念使美國人避免了直面自身罪大惡極的想法,這就是基督徒教教義所暗示的原罪(還有來自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書中引用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法學教授、心理和行為控制專家 Alan  Scheflin 的觀點:將責任轉移,「這種安撫人心的能力使它成為『一個極其具吸引力的想法』」。

書中並指出:廣告、媒體、教育、宗教和心理健康等行業都被指有洗腦傾向。

我常常想到這個例子:廣告和護髮專家都說人天然分泌的頭油很可怕,務必用主要以化工原料製造的洗頭水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也是人工的護髮素保護,再加……。於是,人從嬰兒開始就得選用千奇百怪的洗髮水、護髮素。毛髮最多的貓貓狗狗為什麼不必百般清洗、百般護理而毛髮天然柔順?

廣告其實不關乎「洗頭」,關乎「洗腦」。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