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中國創新,新理念與古智慧

攝於廣州海幢寺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 評選全球 50 大最聰明公司 (Tech's 50 Smartest Companies),是要表彰一年來最能利用前沿科技創造新商機的企業,評選的兩大標準是:企業的科技領軍能力,與商業敏感度。中國 (包括台灣) 佔了九家,反映了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新水平。其中兩家進入十大:「科大訊飛」(iFlytek) 排第六,「騰訊」 (Tencent) 第八。

此外,還有「曠視科技」(Face ++,第 11),「大疆」(第25),富士康 (Foxconn,第33),「阿里巴巴」 (第41),HTC (第42),「螞蟻金服」(第49),「百度」(第50)。

這些企業不一定為大眾所熟悉,但都一定走到行業的前沿,扮演着領頭羊的角色。沒有聽過「螞蟻金服」嗎? 但你一定知道「殺到埋身」的「支付寶」,它就是「支付寶」的母公司,「金服」即金融服務。「富士康」不過是做裝配,有多聰明? 讓評委折服的是它的「用人」行動 ── 大舉引入機器人,一家工廠就削減六萬個工作崗位。人工智能既具威力,也具威脅,也「殺到埋身」了。

大凡創新,都必先有個醞釀期,就如習字,必須先摹寫,再臨寫,若有所成,再脫手揮毫。所以一個地方不必以「山寨」生產為恥,關鍵是能早日走出「山寨」,平川放馬,千里揚帆。日本是這樣走過來的,香港亦一樣,「山寨」還是香港的「發明」。

大陸有大量「山寨」,但看來已到了一個脫胎換骨的「臨界點」。成為創新大國,產品的創新發明會有目共睹,一般消費者都感受到。香港以前有句粵語歇後語叫「日本鬧鐘」── 大聲夾冇準 (聲音大而不準時),到日本貨以優質享譽全球,這歇後語自然消失了。

創新更重要的理念,這是思想的指導,是更多更大創新的催化劑。

馬雲最近到美國底特律,在一個叫 Gatewqy ‘17 的中小企業論壇上演講和接受主持人訪問,他就展示了與西方商業經營理念的背道而馳的思維。對於上市公司,美國商業教科書和實踐都宣揚股東第一,消費者第二。馬雲卻公然說,「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是「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他相信,一旦顧客開心了,員工開心了,股東一定會開心;但股東開心,員工不一定開心,顧客也不一定開心。「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一度跌破發行價,而如今市值已經達到三千五百億美元,相當於阿根廷的 GDP。在他提倡的企業文化中,賺錢不是第一位的,為客戶解決問題才是第一位的。他說「阿里巴巴」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個經濟體 (economy),目前在世界排第 22 位,僅次於阿根廷。

最近,中國六位來自北大、復旦、清華的經濟學家和國際關係學家,應邀訪問了美國紐約和華盛頓的幾個主要智庫,與美方進行了密集的對話與交流。從報道中清楚看到新舊理念的踫撞。譬如對於「一帶一路」,美方反復追問,為什麼中國希望美國加入,難道是要美國軍隊保護中國商道,讓中國再次搭美國便車。中方回答是,中國的目的是避免再次出現冷戰,奉行包容性的開放政策。顯然,美國人根據古希臘智慧,認定後起強國要取代原來強國,必得大動干戈,是為「修昔底德陷阱」。他們卻忘記了自己是怎樣取代英國地位的,當然更難理解「包容」。

中國傳統智慧提倡宏觀視野,觀大勢,看大局,重戰略。老子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中國的新理念其實不新,而是前人智慧的新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