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講 IQ,EQ,也要講 CQ

這話宜用粵語翻譯:定啲嚟,用吓常識喇!
香港人很重視 IQ(智商),近年又看重起 EQ (情商)來,都致力予以培養和訓練。從香港的社情看來,另一個 Q 似乎也應重視,就是 CQ。

這是「乜Q」 (什麼 Q)? ── 其中的 C 代表 Common Sense,CQ 是為「常識商數」。CQ 高者,能在日常生活中以常識指導言行;CQ 低者反之,甚至會出現弱智、反智言行。這不關乎學歷,常識不是受教育越多就越高的,注意一下周遭,不難發現學歷高、常識低的人和事,不少令人瞠目。

對於常識是什麼,中外都有定義,說法很多。大抵相同的是,常識是一般的知識,是大家都知道和認同的;它似乎不知道從何而來,若與生俱來,因而中文冠之予「常」,英文則名之以 common。它其實源自生活,源自社會。生活不同,社會不同,很多常識也不同。農村的人到了城市,會被視為毫無常識,是為「大鄉里」。其實,反之亦然。剛讀到一本書,是一名貿然自薦到北京謀得一份訓練英語播音員差事的澳洲人寫的,講述了大量在北京鬧出的笑話。在當地人眼中,這澳洲佬真缺乏常識。

不過常識也有共性,它們是人類社會一致認同的基本東西,包括行為準則、品德等,不同地方、種族、文化、宗教、學歷……的人都接受和尊重。

它大概與愛因斯坦心目中的「教育」相似,他說所謂教育,就是「你把學校學到的東西都忘記得一乾二淨之後,仍然牢記着的東西 (Education is that which remains when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learned in school)」。

美國作家 Robert Fulghum 有一篇膾炙人口的短文,短得用一頁 A4 紙就能打印出來,題目是 All I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我要知道的,在幼兒園就學到了)。文章內容很簡單,也不高深。你大概已忘記了在幼兒園學過什麼,但一定知道在幼兒園應該學些什麼,例如遵守紀律、有秩序、有公德、有禮貌、有誠信、講衛生、要負責任等等。這些東西你未必會一絲不苟地做到,但一定會希望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小朋友都學會和做到,因為這些都是做人──社會一名成員──的基本,也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基本,是任何社會的共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東西通過家庭、學校、語言 (母語),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滲透到人的腦海。每個人舌頭上的味蕾,永遠存留着兒時的美味,但形成人們常識重要部分的兒時教育未必能留存下去,社會、文化的變遷越大,各種資訊的更新和影響越大,常識的失去會越多。在幼兒園學過的東西會渾忘掉,成年人的言行會因此越來不可以作為小朋友和子女的楷模。

在香港,近日接連有外來「和尚」念經來了,先是北京來的,後是倫敦來的,講的都是非常簡單的、屬於常識的事:什麼叫宣誓。最近聽一位學者說,中國人沒有一致的宗教信仰,但可以通過漢語建立起信仰來,共享與宗教相仰相似的普遍價值觀。任何一個懂漢語的人,不管你說的是哪一種方言,都一定可以說出若干有「誓」字的成語來,如海誓山盟、指天誓日、信誓旦旦、誓死不渝、歃血為誓等,都強調誓言的莊嚴,強調誠信,粵人更以「誓願當食生菜」為不恥。洋「和尚」對宣誓之莊嚴性更鄭重,因為這與他們的宗教信仰一脈相承,宣誓都是手按《聖經》進行的,意味着有違此誓者要下地獄。

見到這些「大人」在台上諄諄訓誨,講中外一致的常識,香港人好像都是幼兒園的懵懂小兒,真叫人汗顏。

此間整體的 CQ 值有多高? 我不樂觀。

1 則留言:

  1. 你是說立法會嗎?他們跟本就不想效忠嘛,只是程序要求要做而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