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星期天,花了不少時間整理世博之行所拍照片,仔細看了,發現一個當時不大在意,到昨天才感到驚詫的事實──拍下的照片中,世博園不同場區的地面十分乾淨,找不到一點兒垃圾。真的這樣嗎?我把全部拍到園區地面的照片都檢查了,終於在兩張照片上找到一兩點「疑似」紙屑的東西。
後來再檢查南京路行人專區的幾張照片,一個「疑似」東西都找不到。
對於世博院區地面的乾淨,我當時沒有特別感覺。如果我發現了,然後刻意到處去察看,一定可以找到這裡那裡有些被人亂扔的東西。
但我對兩個場面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在最佳實踐區的「漢堡案例館」輪候的時候。這是一座按一比一比例重建的環保建築物,不必空調和暖氣,就能夠保持室內四季25攝氏度恆溫。建築物的外面,有個有助營造小氣候的水池。排隊時,忽然發覺水池中有個塑料袋漂過來了。心想,有誰把這刺眼的膠袋檢走就好了。接着,隊伍前面地面又發現一個餅乾盒子。唉!
印度館和沙特阿拉伯館 >
這弄得我有點焦躁,但很快就鬆了一口氣。不知道哪時有個穿着水靴的工作人員走進了水池,把膠袋撿起。他也發現池邊的餅乾盒了,順便走過去也撿走。
另一個場面是在歐洲區展區內,那裡人很多,走過一個豎起多個大陽傘的休息區時,看到一位中年婦女站在廢物箱旁邊吃水果,一邊吃一邊把果屑扔進桶裡去。我特別注意到,是因為這吃相與過去見到內地同胞的吃相很不一樣。我的印象是,內地同胞特別愛吃能製造渣屑的食品,例如瓜子、甘蔗,而且隨吃隨扔。於是「鳥過留聲,人過留渣」。像那位婦女般吃東西的,很罕見。
< 日本館前
但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地面有沒有垃圾,世博園裡吸引眼球的東西太多了,犯不着去看不想看的。
剛才重看一下過去幾天放上這裡的照片,同樣沒有找到亂扔到地面的垃圾。中國館的那一張,排隊的人很多,點擊放大來看,也沒有找到垃圾。
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有工作人員不斷清理,二是人的自覺性提高了。
這是攝到的最「髒」地面,一眼就看出前景有兩片紙屑 >
「破窗理論」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說一棟荒廢的房子,只要一個窗戶的玻璃被打破了,其他窗戶的玻璃就很難悻免。關鍵就是不要出現第一個破窗。扔垃圾也是這樣,只要有人扔下第一件垃圾而沒有人管,很快就會有第二件,以至無數件;即使在很有公德心的社會也會這樣。人的劣根性不可以放任。
我沒有特別感覺到世博園裡有很多清潔工人,但很能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南京行人專區情況大概也一樣。
對於大陸同胞的素質,當然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例如慣於用身體語言開路、對「不准吸煙」視而不見、在公眾場所吵鬧和躺臥……。但的確,就上海所見,有所進步了。
< 南京路行人專用區,與銅鑼灣、旺角的行人專用區相比,哪個的垃圾多一些?
奧運在北京發生了為人樂道的「北京奧運效應」,移風易俗;希望上海也會出現「上海世博效應」。
**
補充一點:我沒有去排要花幾小時的隊,不知道那些「人口密集區」內的情況。
(世博行之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