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1日 星期五

從DeepSeek看自信的重建

DeepSeek-V3推出才一個多月,接着推出的DeepSeek-R1才面世十多天,世界已為之震動。中國一個初創企業用比美國AI大模型ChatGPT少很多的資金和人力就能創造出可以匹敵的AI大模型來,令全世界都驚訝和好奇。DeepSeek的創辦人梁文峰一向低調,很少露面和接受採訪。今天難得看到答記者的答問報道,後來又聽到錄音,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字:自信。

要建立自信不容易。付諸行動並幹出成績、成就,甚至一雷天下響,更是談何容易。

關於自信心,有這樣的「定義」:「自信心是對過去獲得很多成功經驗的結晶。」

換言之,沒有很多成功經驗或者對自己成功經驗沒有正視、視而不見,自信就無從談起,從個人到民族都一樣。

西方人之自信、富有冒險精神,可視作他們的一種美德。可是美德並非越多越好,自信過了頭就是自我膨脹,是傲慢。他們的自信有源可尋,歐洲工業革命以來二百多年、大航海以來五百多年的成功經驗,給他播下了自視高人一等的基因,覺得自己凌架於世界其他大多數民族和國家之上,並相信這理所當然,會世世不絕。

相反,其他民族和國家,在一二百年裡遭受打壓、欺凌而無力反抗之後,形成自卑心理,沒有自信,對西方慣於仰視。中國就曾經有過這樣百多年的屈辱,英國人幾條火炮戰艦,就在中國從南到北如入無人之境,打得滿清政府割地賠款。西方列強紛紛傚尤,都得其所哉。中國國家民族的自信心幾乎因此全潰,最低點是在清朝落幕後的軍閥割據、國將不國時期,作為民族菁英的一批高端知識分子哀國家民族之不爭之下,要以西方馬首是瞻,把中國西方化、現代化,連漢字也要消滅,「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語)。

現代化等同西方化,是西方以外世界一個普遍認知。歐洲人以工業技術碾壓全球的同時,也把歐洲文化的價值觀、世界觀作為「普世價值」滲透到全球。

中國直到一九四九年才撥亂反正,重建起自信來。

近年一個可見的變化表現在中央文件上。中共十五大(一九九七年)、十六大(二零零二年)、十七大(二零零七年)的報告中都不見「自信」這個詞,到十八大(二零一二 年)報告「自信」出現了五次。十九大(二零一七年)報告,習近平14 次說到「自信」,到二十大(二零二二年)報告,「自信」繼續出現14次。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之後,又逐步提出了第四個自信:文化自信。習近平又多次提到歷史自信。文化和歷史都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拋棄或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難以發展,還可能上演歷史悲劇,這在不久前的中國有案可稽。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