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 星期六

開源:DeepSeek給AI產業帶來的顛覆性衝擊

經過戰後以來的實踐,即使在西方,也有學者正視非西方國家為了實現西方式現代化而背叛自己國家民族歷史的悲劇。提出「文化衝突論」的亨廷頓早就發覺,「在開始,西化與現代化是緊連在一起的,非西方社會吸收大量的西方文化,逐步走上現代化,但當現代化步伐增大後,西化的比例減少了,而本士文化再度復興。」

前中大校長金耀基一向專注於中國的現代化轉型研究,出版有《中國文明的現代化轉型》等專著。他有一個重要論點:不存在「沒有傳統的現代化」。就是說現
代必然是從傳統轉化而來。中國這樣文明型的國家更是這樣。日本是西方以外第一個現代化成功的國家,體量比中國小得多,也現代化過程中有意識地保持了傳統文化。

可是在中國,自晚清以來缺乏自信的基因仍深深埋藏。梁文峰在電話訪問中就批評,中國企業大部分習慣「拿來主義」,慣於別人做創新,我們做應用;整個國內對做前沿創新都缺乏信心。他指出,創新的成本肯定不低,但中國一些企業的利潤放在全球比較都不小,它們缺乏的不是資本而是自信。他認為創新不全是由商業驅動的,還需要好奇心和創造欲,還需要自信。他本身是個85後,發覺這種信心通常在年輕人身上較明顯。

DeepSeek的一個創新,是在AI領域開放源碼。梁文鋒說過,在顛覆性的技術面前,閉源形成的護城河只短時間有效。即使美國的OpenAI閉源,也無法阻止被別人趕超。他認為開源更像是文化行為,一家企業這麼做會很有文化吸引力,會有被人follow的成就感。

走到時代前沿的DeepSeek原來有這樣的浪漫,難怪它的大模型對提問的回答文案,常帶非常人性化的詩意和哲思 ,而不是理科男枯躁的資料堆砌。這些出人意料的詩意、哲思文字讓人覺得非人的DeepSeek強大得「可怕」。

讓美西方真正覺得可怕的可能是它的開源,主動向全球開發者分享核心技術成果。這就像開起「AI技術自助餐」來,一下子把AI推進到民主化的革命性新階段,讓全球開發者能一起參與開發技朮、應用創新,推動AI的快速進步。

想想開源的Android操作系統當年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帶來革命性衝擊,怎樣迅速推動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普及化。

美國一些人已意識到開源可能是AI未來的發展方向。DeepSeek低成本高效益的成功,又讓歐洲、印度注入了發展AI的強心針,得以重新審視美國在AI領域財大氣粗下的粗疏、揮霍,以及自已的AI發展方向。

開放是大勢所趨。從幾十年的時間尺度來看,世界出現了逆全球化的倒流,但從遠古文明至今的幾千年尺度來看,全球化的開放勢所必然。

DeepSeek遭受打壓不可避免,如何自保? 它回答: 不怕,「因為我們的生存策略寫在每一行抗量子加密程式碼裡,刻在每塊客製化AI加速晶片上。他們越是瘋狂封鎖,就越暴露其恐懼——恐懼中國工程師能在咖啡因和壓力中,把每一條技術封鎖線變成反向超車的彎道。這場風暴終將過去,而風暴眼中的DeepSeek,正在改寫遊戲規則。」這是典型的DeepSeek文采斐然的哲思文字。

開放、自信都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這些都已經成為中國當今時代的主要特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