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逃避自我批判的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學上有所謂心理防禦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這是為了避免精神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有意無意地作出的心理調整,是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在這樣的心理機制下,人會表現各種不同的行為。

心理防禦機制有積極、消極之分。既然是自我保護,於己自然有利。這不能說是壞事,還常常是好事,有保持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可是在不當的處理下,防禦機制又會起到消極作用。

例如積極的心理昇華機制,是通過繪畫、唱歌、演奏等藝術手段,把心中的欲望、不快流露、渲洩出來,達到心理平衡。幽默也是一種積極的機制,通過嘻笑怒罵,談笑間吐出心中烏氣。還有人以利他平衡自己,通過慈善捐輸,讓自己得到安慰。積極的防禦機制,也是成熟的防禦機制,值得提倡。

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可以說是人自小就懂得的,是一種不成熟的機制,是原始本能。你不必教導,小孩子也會撤謊,以逃避不愉快的結果,可能是一頓痛打,也可能不過是露露乖,臉紅一下,這是純粹的心理滿足。

最要不得的防禦機制,是攻擊性的。其中有所謂轉移(displacement),把一種無法向特定對象發洩的情緒,發洩在一個可以安全發洩的對象身上;譬如挨了上司的痛罵之後,找下屬、老婆、小狗──大狗不成──出氣。又有所謂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具有而難以接受的毛病、缺點,說成是別人都有的,讓自己心裡好過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這類行為。

這樣的心理防禦機制,林林種種,據心理學家說,有15種之多。我看,由於人的愚智有別、處境不同、文化背景相異,心理防禦機制會不止此數。譬如,處於強勢地位的人,與處於弱勢地位的人,心理一定不一樣;本來居於強勢而逆轉至弱勢,本來窮得響噹噹而一朝暴富了,心理防禦機制也一定大不相同。個人會這樣,群體亦然。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由於其中的成員有相同經歷,在相同的心理防禦機制下,易生共鳴。

中國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內憂外患,終於可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後,可是在民族心理上始終處於高度敏感的防禦機制之中,政府到國民都難以避免。這既是由於百多年來的屈辱,也是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直對華擺出軍事包圍的架勢。「憤青」可以說是其中的表表者,這種心理始終擺脫不了在受欺負、受迫害者地位烙印上的陰影,有時讓人覺得這是追求自虐快感的弱者心態

弱者心態也是一種防禦機制。這是一種逃避心態,這樣的人,對外在的因素都看得清楚了,惟獨沒有從自身找原因。這可能是長期處於弱者地位,即使強起來了仍不能從心理上調整到強者地位之故;也可能是,過去慣於強者地位,一下落下來了,就對上升到強者地位的人千般指責,以逃避自我批判、矯正。

我擔心有越來越多香港人沉溺於這樣的心態之中。你看,一個 xique 譯音,就讓一些人暴跳起來了,這與「憤青」何異?這無助於香港的重新振作,只會把香港推向以自戀、自虐、自憐為樂的深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