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中國高鐵不斷虧損,值得補助嗎?

昨天的〈高鐵時代:美國的錯失〉在fb上得到一位朋友留言: 「每年幾十億人乘坐的高鐵,每天卻虧損5億,累計負債更是高達6兆!」留言可能自台灣發出,所說的是大陸高鐵的虧損。

為什麼中國政府願意每年花天文數字的公帑去補助窟窿越挖越大的高鐵? 這是很好的議題,值得深入探討和思考。

如果從企業會計的角度去看,大陸高鐵根本看不到轉虧為盈的希望。債務以萬億(兆)計算的,而且繼續不斷擴展里程,真看不到中國高鐵有靠自己造血而生存的希望。中國高鐵若是私營的,放到自由經濟市場去,早關門大吉了。

高鐵是重大公共產品,而凡是公共產品如基建項目都關乎民生,盈利很困難,很多根本是免費向百姓供給的, 如你在行人道上行走不用付費。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興建高速公路時引起不少爭議,其中一點就是為什麼走高速公路要收錢? 建設周期長、回本期也長的基建項目都很難吸引私人投資。

「要想富,先修路」曾經是中國百姓的順口溜,但這道理並非中國的發明,而是從歐美學來的。汽車、鐵路發明了,有公路、鐵道才能如虎添翼。接着,工廠、城鎮建設起來,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成為工人,實現大生產,引發工業革命。然後是向外殖民擴張,掠奪生產資源,佔領產品市場。

「先修路」可以說是世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觸發點。有後發優勢的中國走的其實是同樣的道路──除了不搞對外掠奪,只消幾十年就走完了它們幾百年走過的路。

本來河汊縱橫的珠三角,十年八年間,在河道沖積洲上建設起來的鄉鎮,都用橋和路連成一片。倏忽之間,一個經濟規模與全球第九大經濟體意大利相若的大灣區拔地而起。修公路的效益,不存在爭議了。

修鐵路(高速鐵路)的效益更大,卻至今還受到質疑。這與高鐵投資、虧損、債務都巨大有關。全世界所有高鐵項目,幾乎都逃脫不了這些問題的羈纏。

中國以外,公認可以收支平衡的高鐵線只有兩條:日本東海道新幹線(連接東京與大阪),和法國巴黎至里昂的TGV東南線。這等於說,其餘所有高鐵線都虧錢,都靠政府補貼生存。中國呢?

(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