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從洋火時代之十問到復興

電影《1921》中有這樣的情節:曾留學日本的李達(中共一大代表,後來成為哲學理論家)與新婚妻子王會悟在陽台夜話,憶述巴黎和會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之時,曾組織學生抗議,焚燒日貨;當他劃亮火柴點火時才發覺,火柴竟也是日本製造的,「偌大的中國竟然連一個火種也沒有」。李達對妻子說,他「整個人懵了」。說罷,兩人潸然抱泣。

中國人連火柴也無法製造其實是那個時代人們習以為常的常識,火柴不就叫「洋火」嗎? 冠以「洋」字的東西都「高大尚」,洋人不說,洋布、洋傘、洋麵(機製麵粉)、洋槍、洋酒、洋服、洋樓、洋煙......堪稱洋洋大觀,好些名稱至今存於口頭和文字。當然洋火不再了,一百多年之後的今天,時代已發生巨大變化。變化是積累而成,由量變到質變。按快退鍵回到從前,這樣的變化竟然能夠在我們的土地上發生,很難相信。

一九二九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發了一篇《十問未來之中國》。是時之中國已淪為半殖民地,前景一片混沌,軍閥混戰,國民黨向合作北閥的盟友共產黨展開大屠殺,日本人在虎視眈眈。「觀察者網」上有讀者轉發了這九十多年前的「十問」: 

1、吾國之軍權何時歸一,分散之軍閥何時湮滅?

2、軍人治政之權何時盡除,吾國之行政權何時統於中央?

3、三十四國治外法權何時可廢,吾國之司法何時自主?

4、由北洋至寧府,元首概為軍界強人,吾國何時誕生文人執政?

5、吾國何時舉行真正之代議選舉,何時舉行真正之國民普選?

6、吾國何時可稻產自豐、穀產自足,不憂飢饉?

7、吾國何時可自產水筆、燈罩、自行表、人工車等物什,供國人生存之需?

8、吾國何時可產巨量之鋼鐵、槍砲、艦船,供給吾國之邊防軍?

9、吾國何時可行義務之初級教育、興十萬之中級學堂、育百萬之高級學子?

10、吾國何時可參與寰宇諸強國之角逐,拓勢力於境外、通貿易以取利、輸文明而和外人?

這十問就是十個希冀,今天看來何等渺小卑微,有每一個現代文明國家都應有的起碼權利,例如 本國司法自主; 有每一個國家國民應有的權利,例如不憂飢饉;有一個獨立自主國家都應有基本國力,如軍力、財力、智力等。

哪麼「國民普選」呢? 

對中國人民來說,西方遊戲式的「普選」已流為笑話。經過新冠一役,中國人更加不會被這樣的政治遊戲忽悠了。中國在這方面有更好的經驗、更嚴格的標準、更高的要求。

對《未來中國十問》,處於「長夜難明」當中的讀者大多不敢奢望。據說持樂觀態度僅佔15%。但樂觀表示什麼,是終有一天可以實現? 多久可以? 

一定沒有幾個人敢相信,中國20年後就發生了覆地翻天的變化,再過70多年,就十個問題都得出圓滿答案了。

這是奮鬥的結果,是探索的結果,是無數犧牲換來的結果,也是不斷試錯的結果。對於試錯,不必諱言,科學就是不斷的試錯,正如敢於說「摸着石頭過河」。中華文明得以至今不衰的一個秘訣是實是求是,因而可以衰落之後再起。縱觀古今中外,沒有其他的文明、帝國能這樣做,衰了就衰了。

美國學者熊玠因而認為,中國今天的「崛起」其實不過是「復興」(second ri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