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從德國「成就」看抗疫之關鍵

每十萬人新冠病毒感染數地理分布圖,最淺色少於 1 人,
最深色多於 200 人。
全球確診病例突破三百萬,美國同時突破一百萬,佔三分之一,病死58 355人。人口多於美國的歐洲其實同樣嚴重。據歐洲疫控中心(ECDC)的統計,至四月二十八日,歐洲共有 1 246 947病例,病死123 225人。

具體看看 ECDC 的歐洲各國數字,頗有意思。確診數頭五位是:
西班牙 209 465
意大利 199 414
英  國 157 149
德  國 156 337
法  國 128 339

死亡人數頭五位:
意大利 26 977
法  國 23 293
西班牙 23 190
英  國 21 092
比利時 7 207

可見,各國死亡率很不一樣。比利時人口只一千一百餘萬,有七千餘病亡,與人們心目中的「先進」「發達」國家的形象有懸殊距離。德國在各國中人口最多,在確診榜中排第四位,在死亡人數榜上則只排第六位。

再看每十萬人的確診病例,西班牙第一,有 448 例;比利時第二,409 例;德國「落後」到第12 位,有 189 例。每十萬人的死亡數,比利時以 63 遙遙領先,高踞首位;比其後的西班牙50 人和意大利 45 人高得多。德國則僅以 7 人排第 11 位。

德國的表現在歐洲可算「亮眼」,與美國比較更是如此。同據 JHU 的數據,人口只及德國約十分之一的紐約市,已死亡 17 682人,德國是 6 314 人。

原因在哪裡?最主要的可能是檢測問題。

《紐約時報》駐柏林辦事處主任 Katrin Bennhold 指出,德國對疫情早就作好防範,二月出現第一宗病例時,全國的實驗室已儲備好充足的檢測盒,並迅速開展廣泛檢測,找出傳染源,以隔離和治療,切斷傳染鏈。

她以第一身觀察指出:「對抗病毒的各種有效策略中,檢測是關鍵。它讓受感染者得到治療,讓政府官員和醫院得以向最需要的地方集中資源,確保把無病徵感染者隔離,不讓他們無意地傳播病毒。」《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David Leonhardt 在每天撰寫的電郵簡訊中推介上述報道,並寫道:「美國對病毒不知所措的反應,則始於檢測失敗。」

眾所周知,美國的疫情爆發比歐洲遲,德國據中國公開的病毒基因測序和分離毒株成功開發出檢測盒,可供應美國,美國偏偏拒絕使用,而要單幹,結果弄得錯誤百出。到副總統彭斯三月三日宣稱要糾正錯誤,做到「人人都有檢測盒」,距離美國出現第一個病例已過了一個半月。

《紐約時報》昨天由Michael Osterholm 與 Mark Olshaker 聯合署名的一篇評論仍然指出:「美國的檢測仍然遠不足夠。有些檢測盒品質差劣,即使檢測準確,也不能產生人們預期的『是或否』結果。」

可是,美國司法部已用違憲脅逼各州解除居家令了。這會引進第二波疫情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