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援非:中國經驗與資金

亞的斯亞貝巴新市容
關於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國內國外都一直有爭議。中國在最艱難的年代豪言「先解放全人類,最後解放自己」;中國已成為按 PPP 計算是最大經濟體,卻不再作不切實際的豪言了,但「達則兼濟天下」更順理成章。以前,很多人竊笑中國死要面子,而今天這些人指責中國搞「新殖民主義」。

美國著名智庫麥金鍚公司二零一零年曾發表文章,呼籲要接納中國在非洲扮演的角色,不要爭論什麼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了。

文章回顧了中國對非洲的「歷史角色」:即使在一九七八年,就是在中國的人均收入其實比非洲更不如年頭,中國對非洲的援助竟高過美國;一九八四年,中國對撒哈拉以南國家的援助,高過由富裕國家組成的經合組識 (OECD)的很多國家。如今,中國除了經援,還在脫貧上為非洲提供了豐富經驗和希望。

北京承諾再給非洲國家提供 600 億美元貸款,各種指責又熱鬧起來。

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先搞好基建,所謂「要致富,先修路」,當然還有電力、水利、通訊等等基本設施。這些都是非洲的薄弱環節。

CNN 在非洲領導人向北京絡繹於途之際,發表了一個關於非洲的報道。報道從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開始。提到這個國家,相信大部分人會立即聯想到赤地千里、飢民遍野。幾年前,一位年輕朋友轉機路過這個高原城市,卻得到城市建設相當現代化的觀感。CNN 的報道也從當地的嶄新面貌切入,高樓大廈、環市公路、兩條地鐵線等等──很像中國新發展起來的城市,因為這樣的現代化,得助於中國。

可是有一點很不相同:住宅大廈新蓋起來,高層泛人問津,低層卻最受歡迎,可想而知也買得最貴。主要原因是,大家都擔心電力供應,三天兩頭斷電,怎麼回家?

世界銀行二零一七年發表了第15份兩年一度的「非洲脈搏」(Africa’s Pulse) 報告 Why We Need to Close the Infrastructure Gap in Sub-Saharan Africa (為什麼我們要縮小南撒哈拉非洲的基建差距?),指出非洲基建若能在質量和數量上追上其他地區,人均 GDP 可以提高 2.6%;基建投資是消除貧困、發展經濟的「戰略工具」,消除供電上的落後差距相信最有效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個「中非研究倡議」(China Africa Revearch Iiniative,CARI),是研究中國與非洲關係的權威機究。它日前就北京的中非峰會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給非洲的貸款指向基建。二零零零年到二零一六年間,中國(給非洲)貸款超過740 億美元,絕大部分投向運輸(公路、鐵路、河港、海港)和發電。」而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非洲政治經濟學教授伊恩.泰勒(Ian Taylor)說:「西方公司和組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並沒有為這些項目提供資金。」

非洲 60 個國家和地區有53 個的領導人用腳投票,到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是對所謂中國「新殖民主義」的最佳表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