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聯合國定義粵語為語言」之所以受關注

所謂「聯合國定義粵語為語言」之所以受到廣東人特別關注,我看不是粵語因此就得以獲承認為一種語言了,而是滿足了部分廣東人的潛意識:粵語不是方言。

語言學家把方言分為兩種,一種是地域方言(regiolect),一種是社會方言(sociolect)。地域方言是由於地域不同、地理分隔,而在一種民族語之內形成的;社會方言則是同一地域之內因為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差異而在同一種語言內形成的變體。年輕人的網上語言因而也是一種方言。

一般來說,所有的方言,儘管可能局限於某一個地域,實際上都可以被稱作或視作語言。它們本身都有完整的語言系統,語音、辭彙、語法都自成系統,能夠滿足本地區社會交際的需要。同一民族語的各種地方方言,一般都「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這些方言之間有親緣關係,可以互稱為對方的方言。與方言相對的,不應是語言,而是它們共同的民族語,即各方言的母語共同體。

在中國,據一般的劃分,漢語之內存在七大方言(也有說八種或更多的),每種方言之下,還有不同的方言。其中地域最廣、人口最多的是北方方言,因為地域廣了,不同地方自成口音、各有用語,又形成方言。例如山東話、河南話、四川話、陝西話……有明顯差別。鄧小平的四川話就不是北方人都聽得懂的,更加稱不上是普通話了。普通話其實是以北方方言中的代表方言北京話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一種話。而普通話在推行的過程中,也因為中國地域太大而產生不同地方口音的普通話,如上海普通話、四川普通話、廣東普通話等。台灣的國語也可以視為台灣腔普通話。新加坡的普通話又自成腔調。於是,普通話之中也存在各種口音的各方之言。

我去聽過國際的普通話演講比賽,讓我覺得港式普通話一點不比別的地方的差。我甚至覺得北方人的普通話也不怎麼樣,他們一樣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北京人的普通話也是可挑剔的,因為很多北京人仗着王城腳下的優越,不好好學習普通話詞彙、語法,說起普通話──不是北京話──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

從語言的角度看,一種語言作為方言,沒有什麼大不了。任何一種語言,相對於另一種語言,亦只是一方之言而已。就算是庶幾可以世界通行的英語,也因為推廣面大了,而形成分化,出現不同口音和形式的英語,以致有人要提倡大家都可以接受的Globlish

不過,各種方言既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同時也反映了不同地域經濟、文化、政治的不平衡性。

在實際中,某種語言的地位受到多種非地域因素的左右。例如是否擁有成熟的書面語;語言表達能力是否達到高級水平;所在地域的經濟影響力是否足夠;所在地域的軟實力是否充分;是否擁有相當的政治地位;同一民族(或國家)是否存在形成競爭的多個語言系統。

粵語是不是方言不重要──它本身既是語言也是方言──重要的是語言以外的因素。

4 則留言:

  1. 文中提及的「北方方言」,目前在國內漢語方言學界的期刊和專著已統一稱為「官話」,而且多採用1987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的分區法,分為東北官話、北京官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和南方的江淮官話、西南官話。而「官話」其實可以說是古代的「普通話」,也可算是「普通話」的前身吧。

    回覆刪除
  2. 說的是,原來「北方方言」已「退出學術領域」,我非此領域中人,可說無知了。官話中有南方的江淮官話,用北方方言來概括確有不當。謝謝指教。

    回覆刪除
  3. 但是根據ISO 639-3來,粵語的確不是方言
    但粵語仍然在“漢語”這個“大語言”下,而漢語這個大語言下有十多種語言,中國十大方言都在其中。也就是說不僅僅粵語是一個單一語種,國內學術界劃分的所有大方言區都是單獨的語種。

    回覆刪除
  4. 什麼叫做北京人“仗著王城腳下的優越”不好好說普通話?抱歉,普通話不等於北京話,北京話有很多與所謂普通話不同的表達方式,那是吸收了多少年間來自五湖四海的外來人的家鄉話融合而成的,請不要動不動就說北京人有優越感,也不要不把北京話當作一種特殊的方言,所謂優越感,不過是你們根本不夠瞭解北京。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