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陳衍寧追求:美而深刻,美而脫俗

陳衍寧作品
中國人把繪畫歸於「美術」,繪畫是對美的藝術追求。陳衍寧等中國油畫家在油畫故鄉的歐美受到歡迎,大概與他們始終堅持對美的追求有關。相對之下,歐美當今很多本該屬於「美」的範疇的藝術創作,在紛紛向「醜」傾斜,醜庶幾成了「當代藝術」的特徵,而且向日常生活泛濫,時裝以「爛身爛勢」為時尚是為一例。

有評論說:「陳衍寧的畫風相當甜美。對美的癡迷,醉心於描繪美人、美事、美物,是翻開陳衍寧任何一本畫冊都可以感受到的強烈印象……。」這不知是褒是貶。

在中國的傳統審美理論中,常以「甜」為忌,而「美」只要過了一個難以掌握的度就是「媚」,比甜更不堪。

陳衍寧也畫國畫,還得過獎,對之當然知之甚詳。他說:「書畫和寫作的道理其實是一樣,忌甜忌熟,太甜則易於入俗,太熟則便會流於油滑,表面上簡單輕省的辦法,寫醜、寫苦、寫澀,好像反而容易出深度。」這傾向在電影、書法等門類中有過之而無不及,書法中「醜書」之不堪入目、駭人聽聞,非一般人可以想像。中國如此,歐美更甚,繪畫不但從傳統的寫實走向抽象,更走向變形、扭曲、醜化,走向虛無。

陳衍寧作品
陳衍寧的觀察是:「整個當代西方藝術,不就是以『醜學』代替『美學』的麼?更具體地說,還有一種流行的偏見:畫人物,要畫出力度、深度,就一定不能畫笑,只有苦着臉、繃着臉才是『深沉』,一畫『笑臉』就容易流於浮淺。」陳衍寧為女王寫生前得到白金漢宮忠告:不可以叫女王笑。這看來與笑意味着浮淺無關。

他曾說: 「我最近時時想:美就不可以出深度嗎?或者說:美,可不可以是深刻的?《蒙娜麗莎》就是『美而深』的典範。同理,畫人物的笑,也可以畫出深度,和倫勃朗齊名的另一位經典大師哈里斯,其人物畫就是喜歡笑。這些年,我一直想走出一條由美入深、美而深刻、甜而脫俗的自己的路子來。」

作品局部
他同意藝術可以「語不驚人誓不休」。藝術要驚人得有強烈的魅力,但這不是指譁眾取寵,「樸素也能驚人」,米勒的《拾穗者》就很驚人。

中國人有「雅人深致」之說,指高雅的人意興深遠。「雅」可理解為美好,「雅人深致」,亦即「美人深致 」,不同於流俗。

中國文人士大夫都有不甘俗流情意結,而所謂俗,往往同於眾。不管什麼東西,一旦泛化而眾從,難免就俗了,那怕你是王羲之的字。於是到了中唐,幾百年來讀書人都以王字為圭臬之後,韓愈就在《石鼓歌》大呼「羲之俗書趁姿媚」。傅山則有「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之說。如果你因此而視王羲之所書為「俗」,而求拙求醜求支離,那就中計了。你看看韓愈和傅山的書法,他們其實並不忠實於自己的主張,字都寫得瀟灑、漂亮。

我真懷疑,主張醜書、醜畫是一些文人的陰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