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歐陽乃霑畫展:在乎山水與街巷

去看了香港知名畫家歐陽乃霑在中央圖書館舉行的畫展「在乎山水之間」,第一天看不夠,第二天再去看。徜徉在畫家從幾十年過萬幅作品中精挑出來的三百多幅畫作當中,忽然感覺,畫展也可名為「在乎街巷之間」。

展出的作品中,山水題材的佔多數。「在乎山水之間」當是畫家對山河大地熱愛之情的抒發,不僅是對香港山山水水之情,還是對神州大地山山水水之情。作品中多幅尺幅較大、氣勢恢宏的作品,寫的都是華夏山水,如赤壁,如三峽。畫展名字想來也是畫家對同宗老祖歐陽修的致敬。歐陽修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名句。畫家之意則不僅在乎山水之間,也在乎街巷之間。

歐陽乃霑場下的香港
畫家從五十年代起創作,數十年來孜孜不倦的一個題材,是在香港寫生。他幼年住在灣仔,那裡的街巷風情是他最熟悉的,對這些街巷,他畫了幾十年,從灣仔開始,畫遍了港九新界,鬚髮皆白了,仍在畫。可以想見,香港街頭巷尾變化最急劇變化的幾十年,通過畫家的鉛筆、墨水筆、圓珠筆、毛筆……記錄下來了,忠實而藝術化地。

畫家自言讀書讀到中二就輟學了,畫畫的愛好卻沒有停止,反而專注畢生。他自此把身邊的事物描繪下來。畫展中可以見到大量繪畫街巷集市的畫面,線描的、水彩的、水墨的、塑膠彩的,香港人慣見的雜亂場景,敷陳成生活氣息盎然的精彩畫面。很多,不必看說明,也能一眼看出畫的是哪個街頭,即使那裡如今面目全非了。

這樣作品,會如同美酒一樣,會隨着歲月流逝而益發香醇,不但有藝術價值,還有文物價值。若干年後,大自然的山河可能依舊,而城市裡的街巷則多半已幻變,只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和圖片、畫作中。歐陽乃霑這些堅持半個世紀以上的街頭寫生,對香港而言,非常珍貴。

香港近年有些人愛標榜「本土」。這其實一點不新鮮,居住在這土地上的上一輩,即使不是土生土長的,對這地方都有「心安即是家」之情,不言「本土」而一言一行都以「本土」為重,但不唱高調,而是扎扎實實地耕耘。香港精神、香港價值觀都很抽象,這卻是具體地體現在很多人,如歐陽乃霑這樣的畫家身上。他們在各行各業都存在。

在畫展的開幕式上,一個大概是由畫家的學生組成的男聲小組,合唱了《獅子山下》,不是引吭高歌的唱,而主要是柔聲、動情的唱,這演唱風格很配合畫展。畫展的作品以小幅為主,而水彩畫又偏於靈巧輕盈,但整個畫展卻讓人感到分量沉甸甸的。這是感情的分量,內歛含蓄,毫不張揚。

畫家垂垂老矣,那天,他柱着杖出席。看着他柔和的目光,想到艾青《我愛這土地》的詩句:
為什麼 / 我的眼裡 / 常含淚水?
因為 / 我對這土地 / 愛得深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