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瑪莉蓮夢露的鞋子與民主

瑪莉蓮夢露穿過的高跟鞋
據說,瑪莉蓮夢露自殺死亡後,美國一名收藏家買到一雙夢露穿過的鞋子,然後拿去公開展覽;夢露的粉絲有誰若肯拿出一百美元,還可以嗅一嗅。竟然,要嗅嗅鞋子的人排成長龍。對旁人來說,這有點不可思議。

這現象其實並不奇怪,心理學者稱之為「光環效應」,指的是某個人或事物的強烈特質可能像月暈一樣散發,把其他本質掩蓋,讓人迷糊。

「民主」的光環就非常強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政制國家相繼崛起,一大批脫離殖民地獨立的國家紛紛仿效,形成了民主浪潮。冷戰結束,被標榜為「民主」的勝利,甚至被論斷為「歷史的終結」了,有學者預言西方式的「民主」將是人類的終極社會制度。

可是「民主」退潮來得也快。高高起的浪濤一退,海床的破磚污泥展現無遺,在二零零八年的金融海嘯中受打擊最大的,恰恰是「民主」世界的心臟地帶。

由於光環效應,也由於人云亦云,或者自小被傳媒被學校老師洗腦,香港很多人都只看到「民主」正面的一面,特別是相對於民主制度之前各種專制制度而較開明的一面。對「民主」的盲點也同時形成,其中之一,是看不到現代民主的實踐、實驗時間其實很短,經驗不多,很多東西還有待反思、總結和改進。當歐美很多人在這樣做的時候,盲目仿效可能就取法乎下了。

有人說西方現代民主有二百五十年歷史,又有人說只得一百五十年。這要看你從什麼時候算起。

現代史上第一個民主國家是地中海上的島國科西加共和國 (Corsican Republic),它一七五五年訂立了民主憲法,讓年滿 25 歲的男女都有投票權。這時的英國雖然已把權力從國王手中轉移到議會去,但直到一七八零年,選民人數還不到人口的 3%。

美國一七七六年獨立,發表 了《獨立宣言》,後來又起草了《美國憲法》。值得知道的是,這兩個文件當中,democracy (民主) 一字連影子也找不到。「維京」上有個 How Democratic Is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美國憲法有多民主?) 的詞條,從奴隸制、普選、總統選舉、參議院選舉、司法權等各方面列舉了它的不民主。

一八四八年的法國大革命,是西方民主的重要里程碑,但只讓男子有選舉權。這在歐洲催生了民主革命高潮。美國也受到影響,在六十年代爆發內戰,解放黑奴,只是黑人直到一百年後的一九六五年才獲得選舉權。如果以「一人一票」作標準,美國成為「民主」國家才剛滿半世紀。

與人類文明社會幾千的歷史比較,現代民主很稚嫩。民主過去無法實施,甚至成為 dirty word (髒話),與社會大環境有關。交通往來、訊息傳播.教育水平等都落後之下,大範圍的民主根本不可能發生。這也是一些欠發達國家囫圇吞棗式民主化後弄巧反拙的原因之一。

發達國家又如何?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E.J. Dionne 二零一三年當世界仍在金融海嘯中掙扎的時候發表了 Is Democracy in Trouble? (民主有麻煩了嗎?)一文,提出「值得問一問我們的民主制度是不是存在特別巨大的缺陷」,「我們應當思考,是不是民主本身正陷於名譽掃地之險境」。

美國正在進行兩個爛蘋果的選舉,爛蘋果的味道遠遠就聞到。會有人花錢去湊近嗅嗅嗎?

2 則留言:

  1. 曲高和寡,所以這處很靜。
    香港人的平均水平,唉!
    另,請查一查,二戰後講民主的,不是這些西方國家,他們強調的是自由。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在一般概念中,民主與自由是相連的,有民主就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民主。這其實是誤會。兩者沒有必然聯繫。越民主可能越不自由,這已引起關注。道理很簡單,越民主,立法規管的東西越多,法例越多(越法治),人的生活會越受限制,越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衣食住都一樣。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