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別跟着說「我的中文不好」

不少人說,中文是世界最難學的文字。這不難理解,漢字數以萬計而個個面目不同,單是認字就叫人望而生畏。相比之下,西方拼音文字只要學會二十個幾字母和簡單的拼音方法,就會寫會讀了。一些拼音文字的拼讀很有規律,例如德語,文字都一看就能讀出,很方便。漢字的構成雖然也有形聲的,要認要讀就難得多。

可是你注意一下會發覺,香港一個小學畢業的學生可以讀報紙,而在英美這不可能。據說,你得掌握二萬個英語單詞,才可以順暢地閱讀《紐約時報》。

漢字的數量極大,而常用字的數量卻不大。根據專家的研究,只要掌握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最的前 950 個漢字,一般文章就可讀懂九成了。這一點不難,香港讀過幾年書的學生都能掌握。

中國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有人對漢字和漢語詞匯作統計研究。著名語文學家黎錦熙一九二二年就發表了《國語基本語詞的統計研究》;其後,陳鶴琴根據五萬五字字的語料選出 4261 常用字,出版了《語體文應用字匯》。如今,在電腦輔助之下,對漢語使用情況的認識就更全面了。

在大陸,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常用字有 2 500 個;通用規範漢字表 (主要關乎印刷字體)常用字集有 3 500 字。台灣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有 4 808 字。香港的常用字字形表則有4 759 字。另外,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漢字表有 2 136 字。

香港教育部門一九九零年公布的《小學常用字表》列出 2 600 字。二零零八年出版的《香港學校中文學習基礎字詞》則包括 3 171 個單字。這本書其實是小學教育用的,其中的「小學用字一覽表」列出分一至三年級和四至六年級兩個階段學習的全部單字,第一個階段的佔約三分之二。按正常程度,學生讀完三年級就可掌握約二千個漢字了,遠遠多於上面提到的最高使用頻率 950 個漢字,對一般文章可讀懂九成五甚至更多。

中文的一個巨大優勢,是掌握了基本單字之後,可以進一步認識由基本單字構成的詞語,而它的數量難以窮其數。《香港學校中文學習基礎字詞》列出 9 700 個詞語。這肯定只是三千餘個單字可以組成詞語的小一部分。由這三千餘個單字構成的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等,大致都可以觸類旁通地認識,或者猜想出意思來,可以掌握的詞語、詞彙量應數以萬計。

然而,西方語文的學習就沒有這樣的方便。你要掌握一種西方語文,必須學會數以萬計大部分是單獨構成的詞彙,而每個專門領域有自己的專門用語,比如醫學名字並不是一般人容易掌握。中文的醫學名詞,除了少數化學單字,基本上也是那三千餘個常用單字構成的,並不特別艱深。

話雖如此,要認識三千幾個字也有一定難度。這些字一般都是通過「分散識字」的方法學習的,就是課文上有什麼生字就學什麼生字。字是孤立地學習的,每節課能學的生字不多;而且在教授字音方面,學生只可依靠模仿教師所讀字音,較被動。

有些學者認為這是少、慢、差、費的識字方法,於是提出「集中識字」法。這是較有系統和規律的學習漢字方法,由一個字帶出另一個或一系列的字。漢字是一種可以根據不同共性分類的文字,例如用部首偏旁來歸類,用形聲、指意歸類等。缺點是,這方法有時因為遷就歸類,而使教材生硬、牽強,使學習單調乏味;脫離語境也會令學生容易把學過的生字遺忘。

對於外國人來說,中文的確很難,但對中國人來說,完全是兩碼事,沒有必要跟着外國人說中文難學。跟着說「我的中文不好」就更滑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